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巴山木竹(Bashania fargesii)叶为研究对象,鉴定巴山木竹叶提取物的化学成份,找出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采食区与非采食区竹叶不同竹龄的巴山木竹叶提取物之间的化学成份差异,比较研究大熊猫主食竹体外抗氧化活性和抑菌活性的时空变化规律,结合竹叶提取物生物学活性变化规律从化学成份的角度探讨影响大熊猫食物选择的可能因素,为圈养大熊猫的饲养管理和野化大熊猫的放归地选择提供参考。内容1大熊猫主食竹叶提取物(Bamboo leaf extract,BLE)制备方法学的建立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以乙酸乙酯为溶剂制备竹叶提取物的方法,最佳提取条件试验条件为浸泡8 h,在90℃索氏提取18 h,提取率最高可达7.54%,平均提取率为4.04%。内容2大熊猫主食竹叶提取物的化学成份分析与鉴定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UPLC-MS)结合图谱数据库MassBank、MoNA、Respect、GNPS对比鉴定得到大熊猫采食区不同竹龄的巴山木竹叶提取物(Extraction of bamboo leaves in feeding area,FABLE)和非采食区不同竹龄的巴山木竹叶提取物(Extraction of bamboo leaves in non-feeding area,NFABLE)中的化学成份,结果共鉴定得到12超类的化学成份。FABLE化学成份化合物数高于NFABLE,采食区一年生BLE(FABLE-1)和两年生BLE(FABLE-2)超类总含量高于非采食区相应竹龄,多年生BLE(FABLE-3)的超类含量差异不大。在FABLE保守化合物中共有9超类84种化合物在NFABLE中未鉴定得到,其中苯丙酸类和聚酮化合物(Phenylpropanoids and polyketides,PPs)的差异较大。对竹叶提取物次生代谢产物(Plant secondary metabolites,PSMs)进行鉴定,在FABLE中鉴定到9种保守生物碱,其中Hydrocinchonine和Tazettine是仅在FABLE中存在的生物碱;FABLE-1、FABLE-2和FABLE-3中分别发现9种、7种和6种独有生物碱,分属于羽扇豆生物碱(Lupin alkaloids),莨菪烷生物碱(Tropane alkaloids)和麦角生物碱及衍生物(Ergoline and derivatives)等14类。在FABLE中鉴定得到124种保守PPs,分属于四环素(Tetracyclines),芪类(Stilbenes)和苯丙酸(Phenylpropanoic acids)等15类;FABLE-1、FABLE-2和FABLE-3独有PPs分别为34种、42种和38种。内容3大熊猫食叶季巴山木竹叶提取物生物学活性研究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食叶期不同季节嫩叶BLE(≤2年)和老叶BLE(>2年)对6种大熊猫肠道致病菌的抑制效果,并与20种抗生素进行对比,结果发现BLE与其中11种抗生素对相应菌株的抑菌圈直径无显著差异(P>0.05);季节和海拔共同影响BLE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沙门氏菌亚利桑那亚种(Salmonella enterica sub sp.arizonae),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的抑制效果;过渡季和冬季BLE的抑菌效果优于春季;过渡季的嫩叶BLE在1500-1700 m表现出较高的抗肺炎克雷伯菌活性;1700 m以上的过渡季老叶BLE抗沙门氏菌亚利桑那亚种的活性显著高于1500 m以下;季节显著影响BLE对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肠炎沙门氏菌(Salmonella enteritidis)、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Yersinia enterocolitica)的抑制活性(P<0.05),且不同海拔BLE的康肠炎沙门氏菌活性呈现波浪式变化。研究结果暗示大熊猫的食物选择可能与其食物的化学成份有关,大熊猫活动的垂直迁移可能与主食竹叶的生物活性有关,采食区竹叶提取物的独有保守化合物可能是大熊猫的食物选择影响因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