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F-κB圈套策略抗血管内皮细胞氧糖剥夺/复氧炎性损伤及其机制的研究

来源 :重庆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eed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在感染、缺血再灌注、动脉粥样硬化等病理过程中,必然伴随着炎症反应,核因子κB(NF-κB)被认为是炎性反应的中心环节,血管内皮细胞激活是这一反应的关键一步,活化的内皮细胞在转录因子,特别是NF-κB系统的调节下,产生一系列粘附分子、细胞因子、酶类等介质,介导或直接参与白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的相互作用以及血管、组织的损伤。 NF-κB圈套策略(decoy strategy)以其特异性和高效性有着其它拮抗策略无可比拟的优势,成为一种新型的基因调控和基因治疗的的工具。该策略从基因的转录水平入手,合成与顺式作用元件序列一致的高亲合力寡脱氧核苷酸(oligodeoxynucleotides,ODNs)作为圈套,转染细胞,竞争结合转录因子κB,抑制其靶基因表达,从而起到基因调控和基因治疗的目的。 目的:(1)建立一种方便、稳定、可靠的体外细胞氧糖剥夺(oxygen glucose deprivation,OGD)/复氧(reoxygenation)模型;(2)通过该模型,研究血管内皮细胞ECV304在氧糖剥夺/复氧后NF-κB p65蛋白的表达、活化的动态规律;(3)研究靶向κB的哑铃形寡脱氧核苷酸重庆医科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circular dumbbell DNA oligonueleotides,CDODN一出)作为圈套ODNs转染血管内皮细胞在该模型条件下对细胞间粘附分子一1 (ICAM一l)和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蛋白表达的影响。 方法:采用细胞培养、MTT法、酶学检查、光学显微镜、透射电镜及测氧仪等研究和评价氧糖剥夺模型;采用脂质体转染、免疫细胞化学和凝胶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EMSA)研究NF一忍的动态变化及圈套ODNs—CDODN一忍对其靶基因蛋白表达的影响。 结果:在氧糖剥夺过程中,培养液的氧浓度、氧饱和度、氧分压均平稳地维持在极低水平,与缺氧前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在氧糖剥夺前后细胞形态和超微结构变化显著,台盼蓝染色计数、MTT法、乳酸脱氢酶的释放量均提示细胞损伤随氧糖剥夺时间呈时间依赖关系,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差异(尸<0.05);免疫细胞化学显示血管内皮细胞的NF一沼p65蛋白表达在氧糖剥夺lh出现增强,4h到复氧4h达到高峰,复氧4h核转位细胞数达到最多,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差异 (尸<0.05),且各组间差异显著(尸<0.05);EMSA显示靶向忍的圈套CDODN一沼具有高度的亲和力,可以拮抗NF一沼的活性,相同条件下无关序列的(scrambled eircular dumbbell DNA oligomieleotides,CDODN-出一scr)对N’F一沼无明显的拮抗作用;阳离子脂质体高效地将圈套CDODN一沼转染血管内皮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显示转染CDODN一忍组的血管内皮细胞在氧糖剥夺4h/复氧6h ICAM一1和iNOS蛋白表达均减弱,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O.05),而重庆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CDODN一出一ser组的血管内皮细胞ICAM一1和iNOS蛋白表达无明显改变。 结论:(1)建立了一种简便、稳定和可靠的体外血管内皮细胞氧糖剥夺/复氧模型;(2)氧糖剥夺导致血管内皮细胞ECV304NF一沼的快速活化,NF一沼p65蛋白表达在氧糖剥夺4h到复氧4h达到高峰,复氧4h后核转位率最大;(3) EMSA显示靶向沼的圈套CDODN一沼与NF一沼具有高度的亲和力。阳离子脂质体成功地将CDODN一忍转染至血管内皮细胞核;(4) CDODN一沼与活化的NF一KB结合,通过影响其靶基因的转录而抑制ICAM一1和iNOS蛋白的表达,表明CDODN一虑调节了血管内皮细胞在氧糖剥夺/复氧炎性介质的表达,从而减轻了炎性损伤,NF一沼圈套有望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发挥重要的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碳光子治疗仪局部照射对大鼠腓肠肌闭合性损伤后急性炎症反应,肌细胞损伤,肌肉再生及纤维化的影响,并与弱能量激光局部照射进行疗效对比。  方法:  110只9周龄
目的: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探讨β2肾上腺素能受体(Betaz-adrenergic receptor,β2-AR)基因46A-G和79C-G变异与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的关系。 方法:应用改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