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论文应用相转化-烧结技术制备了Al2O3中空纤维陶瓷膜,系统研究了添加剂总类、添加剂用量、芯液组成、空气距和烧结温度等对中空纤维陶瓷膜结构与性能的影响。通过调控工艺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应用相转化-烧结技术制备了Al2O3中空纤维陶瓷膜,系统研究了添加剂总类、添加剂用量、芯液组成、空气距和烧结温度等对中空纤维陶瓷膜结构与性能的影响。通过调控工艺参数优化中空纤维膜结构得到了两种特殊结构(内指状孔外海绵层结构和全指状孔贯通结构)的Al2O3中空纤维陶瓷膜。首先,考察了铸膜液组成中添加剂对于陶瓷膜性能的影响。发现按照质量比添加3%的乙二醇甲醚的陶瓷膜具有较为优越的性能,其抗折强度为90.8MPa,纯水通量为18.8m3 · m2 ·H-1· bar-1,分别是无添加剂陶瓷膜的1.5倍和2.62倍;而且这种陶瓷膜气体分离性能上也具有较大的优越性,在较低的气压(0.02MPa)时,对于H2/N2体系和H2/CO2体系的分离系数分别为2.84和2.71。其次,考察了制备参数如芯液组成、空气距和烧结温度对中空纤维膜的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实验确定:铸膜液组成为7.5%聚醚砜、29.8%NMP、59.7%氧化铝以及3%乙二醇甲醚,烧结温度为1500℃,芯液为纯水,空气距为5cm的条件下制备的中空纤维膜具有内侧指状孔外侧海绵孔的非对称结构;孔隙率为55%;其抗折强度为79.4 MPa,水通量为30.2m3·m-2·h-1·bar-1。铸膜液组成相同、烧结温度相同,芯液组成为10%水-90%NMP的混合溶液,空气距为0cm条件下制备的中空纤维膜具有全指状孔贯通结构;孔隙率为46%;其抗折强度为83.9MPa;水通量为23.5 m3·m-2·h-1·bar-1。
其他文献
杂金属Mo(W)/M/S(M = Fe,Cu)簇的研究源于20世纪70年代末人们对于生物固氮酶结构的认知。随着对这类簇合物的研究,人们发现它们可应用于非线性光学、催化、吸附和传感等领域。在含氰根类Mo(W)/Cu/S簇合物中,由于氰根较强的配位能力以及Cu(Ⅰ)可变的配位模式,使得用CuCN作为金属配体时,得到结构各异的配位聚合物。此外,Cu(Ⅰ)-CN键较稳定,在溶液中易形成聚集体,有利于光学性
锰离子掺杂的半导体材料因稳定发光特性、高效发光效率以及较小自吸收而成为近年来无机化学领域关注的热点。早期关于在体相材料和纳米晶材料中掺杂锰离子的研究已自成体系,然而基于这些主体材料的Mn~(2+)发光性能研究仍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无法精确调控锰离子在宿主材料中的掺杂浓度和位置分布,无法确定锰离子配位环境对其荧光性能的影响,亦无法实现对其光学性能的有效调控。当前,超四面体金属硫属纳米团簇精确的原子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因其极高的表面灵敏度而广泛用于金属电极/溶液界面分子的吸附行为及动力学反应的研究,特别是壳层隔绝纳米粒子增强拉曼光谱(SHINERS)技术的兴起,将此研究拓宽至原子级平整的单晶表面,为电化学模型体系研究开辟了新途径。本论文采用传统电化学方法、SERS及SHINERS等技术研究了芳香族炔类分子在Au(111)单晶和电化学活化多晶金ORC-Au(poly)电极表面的电化学行
用户版HEUFT NaVi和专业版HEUFT NaVi ext,严格分离的用户指南和结构界面是新一代HEUFT系统整体概念的基本组成部分,它防止基本参数不必要的变化,从而保证一贯重现的高检测质量。 如果设备不按要求操作,就不会发现有缺陷的产品。在运行过程中,毫无恶意的操作员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改变了检测单元的位置,结果导致控制系统不能再完成实际任务:由于未经授权的干预,不能再持续监控产品质量了。
核磁共振成像作为一种无创的非辐射成像方式,其在医学诊断中具有广泛的应用,特别是针对软组织病变的检查,核磁共振成像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因此开发新型的核磁共振成像造影剂,使得临床上能够获得更高对比度的成像图从而提高针对某些疾病的诊断精度,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首先制备了单分子内含有6或20个Gd3+的两种簇合物(Gd6与Gd20)。为了改善其水溶性,我们采用聚乙二醇改性的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