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育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并且也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社会现象,它随着人类的需要和社会文明的进步而产生、发展,是人类社会的必然产物,学校体育是体育和学校教育的有机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由于受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影响,当代教育事业积极推进改革,学校体育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学校体育如何适应教育事业改革的步伐,发挥学校体育的主旨——对人的培养和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主旨和理想,当今来说更是一项重要的世纪性课题。如何认识和实现学校体育在继承传统和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论文探索、研究的主题所在。
作为“体育的精神实质是对游戏精神的延续和发展,体育应该回归于游戏,发挥其价值”,游戏中的这些精神实质也正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所倡导,而且也是以往的学校体育所欠缺的;游戏理论在学校体育中的应用就是“传统”教学和“自由”理念的互动与融合,解决当前学校体育中面临的矛盾,并将这种矛盾转化为推进学校体育发展的动力,同时填补我国当前“游戏论”研究的空白,将研究成果应用到学校体育。
根据调查研究的结果统计与分析以及自然实验法的分析,提出合理的建议,为游戏理论在学校体育中的应用提高建设性的参考依据,如下:
1、积极建设“游戏论”和将游戏论与运动技能论相结合,深入探讨游戏理论在学校体育中的应用;
2、体育游戏课程应跨出体育课游戏的局限,将其置身于游戏概念范围进行教育,建立体系化的游戏课程;
3、深入研究“动商”理论,促进学生智商、情商、动商的协调发展;
4、建立我国电子游戏在教育事业中的应用研究;
5、在学校体育课程中增设“拓展游戏”,运用游戏范围内的教育;“拓展游戏”的开展是将课外体育活动纳入体育教师教学工作量的创新形式,即可以以“学时”、“项目数”、“参与人数”等量化教学工作量,通过形成性评价、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等方式标准化课外体育活动。
6、在课余体育训练中引入游戏实现课余体育训练的优化;游戏引入课余体育竞赛,保证每一个学生每年至少当一次运动员;
7、积极构建一体化的大中小学体育内容体系,在不同阶段设计不同的游戏满足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