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见穿醇提物抗肿瘤及抗血管生成作用的实验研究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yneinf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以国内外现有研究为基础,通过体内外实验,探讨石见穿醇提物抗肿瘤及抗血管生成作用。[方法]1.利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石见穿醇提物对鼠Lewis (?)市癌细胞(LLC)、人肠癌LOVO细胞、人胃癌BGC-823细胞、人胃癌MKN-28细胞、人肺腺癌A549细胞、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观察石见穿醇提物体外对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并筛选出药物最敏感的人源肿瘤细胞株;2.建立C57BL/6小鼠Lewis (?)市癌皮下移植瘤模型,观察石见穿醇提物对Lewis肺癌小鼠皮下移植瘤的生长抑制作用;3.以药物最敏感的人源肿瘤细胞株为对照,利用MTT法,测定石见穿醇提物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增殖的影响;4.采用Transwell小室模型,观察石见穿醇提物对HUVEC迁移的影响;5.通过体外小管形成实验,观察石见穿醇提物对HUVEC形成管腔样结构的影响;6.利用流式细胞术(FCM),测定石见穿醇提物对HUVEC凋亡及对HUVEC周期的影响;7.采用鸡胚绒毛尿囊膜(CAM)模型,观察石见穿醇提物对CAM体内新生血管的影响。[结果]1、石见穿醇提物具有抑制LLC细胞、LOVO细胞、BGC823细胞、MKN-28细胞、A549细胞、HepG2细胞生长增殖的作用,在50~400μg/ml浓度时作用48h对6种肿瘤细胞的抑制率均在10~70%之间,且随着药物浓度的提高,其增殖抑制作用愈加明显,呈现剂量依赖效应。LOVO细胞、BGC823细胞、MKN-28细胞、A549细胞、HepG2细胞IC50分别为311.25μg/ml、306.34μg/ml、322.74μg/ml、290.74μg/ml、271.93μg/ml。所以人HepG2细胞IC50最小,为最敏感肿瘤细胞株。2、石见穿醇提物在70、140、280mg/kg.d时均可抑制小鼠Lewis肺癌皮下移植瘤生长,瘤重抑制率分别为32.7%、45.9%、50.9%,低于25mg/kg.d环磷酰胺组抑制率(66.57%),但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22、0.003、0.004)。3、石见穿醇提物在12.5~200μg/ml时对HUVEC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明显强于对HepG2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具有差异细胞毒作用(p=0.001);12.5~200μg/ml石见穿醇提物对HUVEC增殖抑制率为17.73%~59.70%,抑制作用与浓度呈正相关(r=0.946,p=0.001)。4、石见穿醇提物在12.5~200μg/ml时,能够明显抑制HUVEC迁移,发生迁移的HUVEC数目随石见穿醇提物浓度的增加而减少,迁移抑制率在1.83%~64.51%之间,发生迁移的HUVEC细胞数目与药物浓度呈现负相关(r=-0.940,p=0.018)。5、石见穿醇提物在12.5~200μg/ml时,能够明显抑制HUVEC小管形成,药物组与对照组相比,其内皮细胞形成的管腔结构数量较少,不能相互连接成网状,管腔结构消失,且随着药物浓度增加,抑制作用越明显。6、小剂量石见穿醇提物具有诱导HUVEC细胞凋亡作用,且能阻滞HUVEC细胞在G1期,药物浓度在12.5~200gg/ml时,其相应HUVEC细胞凋亡率在17.3~67.8%,处于G1期细胞所占比例逐渐增加,从50.68%上升至71.35%。7、小剂量石见穿醇提物对体内鸡胚尿囊膜新生血管生成具有抑制作用,在12.5~200μg/ml时,对CAM新生血管的抑制率为5.03%~61.07%,新生血管生成数目与药物浓度呈现负相关(r=-0.952,p=0.013)。[结论]石见穿醇提物在体内外具有一定的抗肿瘤及抗血管生成作用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