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业主合法权益法律保护研究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ake_icy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阶段,我国住宅小区鳞次栉比并且住户众多,这使得小区内业主自治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但是,多数决这一团体意思形成机制却不可避免地对少数业主群体的合法权益造成了一定的损害;加之,近年来相关业主纠纷的案件数量呈现着快速上涨的趋势。鉴于上述种种现象,我们不得不开始关注与重视少数业主合法权益的法律保护问题。现阶段,尽管我们对于该问题还不具备系统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但是它却关乎到业主自治及其实现程度的问题,是实现小区内业主善治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同时也影响到小区内业主团体决策的效率和全体业主们之间共同体关系的可持续性。因此,我们绝对不可以忽视它的存在。对少数业主及其合法权益进行界定是研究该问题的前提与基础。少数业主,是一项需要与多数业主进行相互比较才能够得以清晰的概念;而少数业主合法权益则属于一项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而不断进行丰富与完善的动态概念。业主管理团体组织的决议行为以多数决这一团体意思形成机制为根本特征,而这也是少数业主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主要原因;与此同时,相关决定的瑕疵类型主要集中在决议程序以及内容这两个方面。目前,保护少数业主合法权益的现实困境主要集中在撤销权制度、业主决议程序、专有权限制条款审查标准这三个方面;鉴于此,我们需要提出相对应的路径完善建议,也只有如此才能尽快形成一套完整、严密、系统的少数业主合法权益法律保护制度。
其他文献
抖音以“音乐短视频社区”为定位,凭借强互动、简易性、年轻化等特点广受青年用户喜爱,成为短视频行业翘楚。在高校,无论是教室、宿舍,还是食堂、操场都可看到观看或者拍摄抖音的大学生,越来越多大学生加入“晒抖音”“刷抖音”“评抖音”的行列中。抖音所具备的接地气的内容、炫酷式的表达、惊喜式的呈现与沉浸式的传播等特性,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发展机遇。然而,抖音过载的信息量、话语的失范与算法无价值等缺陷,也
道德判断是个体根据道德准则或价值基准对他人或事物赋予道德价值的活动。自主机器人是可以自主进行决策的智能机器,遵从人类指令进行行动,但人类的指示并不是必须的。以往有关于自主机器人道德判断的研究更多集中于个体对自主机器人和对人类道德判断上存在何种差异,而较少关心其它影响因素。心理距离是道德判断的重要影响因素,以往的研究表明,在道德两难困境中,近心理距离下被试更易采取功利性行为,远心理距离下被试更易采取
随着我国征收补偿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的开展,征收补偿领域日益成为一些不法分子敛财获利的新型犯罪集聚地。现阶段在这片新型犯罪集聚地上各种财产型、经济型与职务型共同犯罪日益呈现出高发、多发态势。各种层出不穷的共同犯罪行为出现不断突破法律的底线,踩踏道德的红线,触碰政策的高压线。其不仅背离了征收补偿制度设立的初衷,侵占了社会公共资源与公共财产,而且也对社会的公平秩序产生了严重的冲击。因此,面对这块新
教师作为一个群体,从春秋演绎到当下,亘古不变的是“传道授业解惑者”这一角色。随着现代社会结构的转型与变迁,当代社会成了一个无定的社会,老师的身份变得不明不白,教师角色的“专业性”与“公共性”开始割裂。大学老师常常以西方意义上的“知识分子”自居,中小学教师是不是知识分子这个问题却并没有明确的答案。中小学教师作为知识群体中最大的基数,与家家户户的幸福紧密联系,单纯的“教书匠”角色限制了教师的发展空间,
本文以“创伤、死亡与救赎”为切入点,选取童伟格的《王考》《无伤时代》《西北雨》《童话故事》为主要分析对象,童伟格其他作品为辅助参照,探讨童伟格如何从创伤与死亡中来理解台湾岛屿的历史与家族史,试图厘清童伟格作品中时间与空间、生与死、记忆与遗忘之间复杂的互动关系,进而更深层次地观照台湾社会的历史变迁。童伟格小说以家乡台北万里乡为叙事地点,讲述着一个个关于留下与离开、死去与复活、失落与寻找、记忆与遗忘,
利用Aspenplus模拟了某化工厂有机废液添加对水煤浆气化反应温度、合成气成分、产气量等的影响,并考察了不同有机废液含量对煤气化反应的影响,为煤气化协同处理煤化工废液提供理论依据。
2010年以来中国“非虚构”文学的发展脉络,一条自传统主流文学而来,从杂志走向书店,凝结为厚重的精神故土;另一条则由大众文化衍生,从杂志走向网络,具有广阔的写作空间;二者遥相呼应,共同关注着中国的乡村与底层、聚焦于光怪陆离的城市生活,用“非虚构”的文字构建当代中国的现实和真相,建构中国城乡形象谱系。本文以“非虚构”文本为切入点,以2010年《人民文学》创建“非虚构”专栏为起点,重点研究近十年来中国
在视觉文化时代,世界被建构成图像化方式,水墨以及包含水墨元素的共同体亦复如是。不论是作为一种艺术类型,活跃在各类展厅、媒体的公共空间,还是作为一种文化符号,贯穿于日常生活,随处可见。本文从视觉文化的角度,通过对水墨传统和现代的变量与恒量的分析,试图为其在视像时代确定坐标。所谓恒量指的是水墨作为一种观念蔓延在当今的视觉环境之中,它并非变动不居的,而是具有一以贯之的内涵;所谓变量则是以媒材或质料作为思
郑开禧为清朝的政治家、诗人和藏书家。本文作者将结合族谱、地方志、诗文集等文献资料,从四个方面对郑开禧及《知守斋诗集》进行论析:第一章为郑开禧生平考,分为三节。首节考述郑开禧家世渊源。主要梳理了郑家的迁徙历程,介绍了几位郑氏长辈和郑开禧生平。第二节为郑开禧生卒年考。郑开禧之生卒年众说纷纭,目前文献材料没有统一说法。笔者梳理郑开禧传世诗文,考证其生于乾隆五十二年(1787),殁于道光十六年(1836)
20世纪初期,随着五四运动的热潮,大量外国文学涌入中国。其中,俄国文学因其优秀的创作水平、深刻的思想理论以及地缘优势所带来的文化亲近感,成为中国作家最为青睐的学习对象,也对中国抗日小说的创作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因社会发展进程不同,两国的社会现状及其主要矛盾也不尽相同。因此,反法西斯战争之前,中俄文学并非完全平行影响。但依旧能看出中国抗日小说在创作技巧、人物塑造与思想内涵等方面所受俄苏小说影响。本文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