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治研究的路径与转向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ser1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村民自治是国家主导下的诱致型的制度变迁,这直接决定了村治研究的路径及其发展轨迹。在国家的强势话语下,政治学研究重心不得不从殿堂走向田野,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对“国家”的疏离,并开辟了非国家政治领域的农村政治研究。这种研究在国家的影响下又转向了村民自治研究,并成为农村政治学研究的主流。国家对民主以及农村对治理的需求之间的冲突与张力,使研究者偏离了问题本身,而转向以“为民主寻根”为宗旨。这使得政学两界高度互动,研究者在重心下沉中仍抱有宏大关怀,而此时的研究主要体现为政策研究。这种研究在“乡土社会”遭遇到的极大困境促使研究者作为一个群体进行深刻反思,其结果是学术的整体转移,并开始了学术重心的真正下沉。学理追求使研究者与政策研究保持一定距离,村庄视野的限度使他们催生出了乡村治理研究。他们将目光放在底层农村社会,进行精细观察和深度描述的同时,也在现实的矛盾与困境中不断获得将其研究视野向上抬升的能量,如一些研究者主张以“国家”为外部视角来研究农村,即开始“回归国家”。村治研究者之间的“共识”并未消弭其间的张力,其根源在于,他们在如何认识农村真实上存在歧义。村治研究作为一场“公共学术运动”因其“历史机缘”而不断引领学科主流,但因其学术底蕴的不足而吸引了多学科的交汇和互融,并大量借用了西方社会科学的概念、理论、方法和范式,由此催生了学者对“西方学术霸权”的争议。在追求学科主位的感召下,村治研究也不得不寻求多重话语权。村治研究作为穿越政治领域与学术领域的话语史,充分显现了它作为一段特殊的历史事件和过程,在二十年的发展中,国家话语对学术发展轨迹的影响,以及学术为挣脱各种限制性因素而追求自身理性的生命历程。本文试图将这一学术历程安放回型塑其发展的国家与学术两种话语场域中,以勾勒出事件本身所呈现出的发展轨迹和一般规律,从而为该学术史的更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其他文献
某装置催化裂化设计加工原料为加氢渣油与加氢蜡油混合进料,因生产计划,需要将常减压减四线馏分油掺炼到原料油中,因减四线馏分油残碳高,重金属含量高,掺炼进原料油后,造成催
<正> 长叶车前花叶病毒(RMV)寄主范围广,为重要植物病毒,本实验室自70年代发现研究和明确了病毒基本特性,但对它和TMV不同株系间的相互关系了解甚少,且难以用常规方法进行研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也使得社会生产、生活的用电量大幅度提升,为了保障人们生产生活用电稳定,则需要提高电气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加强对电气工程施工质量的管
目的探讨血管内治疗脑动静脉畸形(AVM)的临床意义.方法在DSA电视屏幕监护下,通过微导管技术应用二氰基丙烯酸正丁酯(NBCA)生物胶对8例脑AVM患者进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结果血管
基因编辑、干细胞治疗、细胞免疫疗法、粪菌移植等新型医疗干预使患者受益的同时,也伴随着巨大的风险和伦理争议。围绕创新性疗法对临床实践带来的挑战展开论述。首先对创新性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分析了GmARF10表达模式.通过挖掘大豆基因组信息并参考拟南芥同源基因序列,分析了大豆生长素响应因子GmARF10和小RNA分子Gm-miR 160作用位点,构建了p
针对风沙区铁路道床多尺度无黏性颗粒材料分布特征,率先采用“颗粒重叠组构法”快速构建轨枕-道床离散元仿真模型,开展风沙铁路轨枕位移动测试验,分析沙粒侵入对道床动力响应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以中南大学高速铁路无砟轨道路基足尺模型试验系统为背景,对Ⅲ型板式无砟轨道在列车轴重为17 t,速度为350 km/h条件下开展10000万轴次循环荷载试验,以研究路基在高速列车长期
房室结内顺向性双径路在动态心电图检查时常可见到,多为正常生理现象.因此,有必要与一些严重的房室传导阻滞相鉴别.房室结内双径路分为快径路(FP)和慢径路(SP).快径路的传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