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剧,城市生态环境愈发恶劣,由于地表硬化的大面积应用导致的地下水资源匮乏以及灌溉不充分等,导致城市行道树的死亡率逐年升高,同时这种现象很可能会因为极端气候的出现而进一步加剧。地表硬化改变了其下土壤的理化性质,也极大程度的改变了城市行道树的生境条件,较低的土壤渗透率和更加干旱的环境,伴随着城市街道废气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城市行道树正受到城市化带来的多方面胁迫。进行植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机制及植物生理响应的研究成为现代植物生理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本研究以合肥市区常见的七种行道树为研究对象,分别为: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二球悬铃木(Platanus acerifolia)、乌桕(Sapium sebiferum)、无患子(Sapindus mukoross)、合欢(Albizia julibrissin)、三角槭(Acer buergerianum)、黄山栾树(Koelreuteria bipinnata.var.integrifoliola)。选择分布在不透水铺装中的行道树为对象,以及分布于大面积草地中的同种树木为对照,通过对比两种不同生境下植物的生理生化表现,利用现代生理生态学分析方法和测量手段,研究了七个树种在不同的生境条件下解剖(木质部、叶脉、栅栏组织和气孔)和化学物质的特征,分析了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色素含量等性状,阐明七种行道树应对不透水道路铺装的表型可塑性。研究结果表明:1):以木材解剖特征来看,乌桕在道路铺装的环境下做出了较多的调整,其在壁厚、导管横截面面积、导管长度、导管宽度和导管周长均有显著变化,指标远远低于生长在公园中的乌桕;三角槭和黄山栾树的导管密度在道路铺装的环境下也降低了;但是无患子的导管密度在道路铺装的环境下有所升高;二球悬铃木的导管宽度在道路铺装的环境下较之于公园环境有了显著提高。2):以叶片解剖特征来看,合欢在道路铺装的环境下叶脉密度较公园有了明显变化,其密度大幅降低;香樟在比叶面积、叶脉密度和上表皮厚度在道路铺装的环境下都有了较为明显的下降,尤其是叶脉密度极其显著;黄山栾树在道路铺装的环境下叶脉密度和下表皮厚度下降较为明显,但是其比叶面积较之于公园来看却有了明显升幅;二球悬铃木在道路铺装环境下比叶面积有明显下降;无患子比叶面积在道路铺装环境下则有所上升;乌桕在道路铺装的环境下叶脉密度、上表皮厚度和栅栏组织厚度较之于公园环境都有所下降,但是其比叶面积却有大幅提高。3):以气孔解剖特征来看,香樟在道路铺装环境下气孔长度降低,SPI指数有了较大幅度下降;合欢在道路铺装环境下气孔长度和气孔宽度都有了显著提高,气孔指数远超公园合欢。4):以叶片化学特征来看,二球悬铃木淀粉含量在城市铺装环境下降低;香樟在城市铺装环境下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大幅升高,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则有所降低;合欢淀粉含量在铺装环境下显著提高,叶绿素b和总色素含量降低;栾树可溶性糖含量在道路铺装环境下较之于公园环境显著提高。5):解剖和化学特征的表型可塑性研究中,行道树解剖性状对硬质铺装的表型可塑性指数从高到低依次为:乌桕>合欢>栾树>无患子>三角槭>香樟>二球悬铃木;化学性状对硬质铺装的表型可塑性指数从高到低依次是:香樟>合欢>栾树>二球悬铃木>三角槭>乌桕>无患子。研究结果将在全球环境变化的大背景下,对植物生理生态、抗逆生理机制等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对中国东部及其它城市如何选择一棵优秀的行道树种提供重要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