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随着医学的发展,器官移植、恶性肿瘤放化疗等更加普遍,且大量广谱抗生素滥用、艾滋病流行、人口老龄化等社会问题日益严峻,使得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s, IFI)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且IFI治疗花费高,给患者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已逐渐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社会问题之一。目前,临床上以多烯类、三唑类和棘白菌素类抗真菌药物的应用最为普遍。卡泊芬净作为第一个棘白菌素类药物,越来越多地得到临床医生的关注。然而,一些研究者对卡泊芬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仍持不同意见,为此,本研究对卡泊芬净治疗IFI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系统评价。研究目的:通过系统性比较、评价卡泊芬净与其他抗真菌药物治疗IFI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总结卡泊芬净在IFI治疗中的地位,为临床医生合理选择抗真菌药物提供帮助。研究方法:设定英文和中文检索词为"caspofungin, cancidas, echinocandin,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 invasive candida infection, invasive aspergillosis, antimycotic, antifungal, invasive fungal disease, invasive candida disease"和“卡泊芬净、科赛斯(商品名)、棘白菌素、侵袭性真菌感染(IFI)、侵袭性念珠菌感染(IC)、侵袭性曲霉菌感染(IA)、抗真菌、侵袭性真菌病(IFD)、侵袭性念珠菌病、侵袭性曲霉菌病”,运用布尔运算符号"AND" "OR"将上述检索词进行组合、连接。分别在Pubmed、Elsevier ScienceDirect、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数据库中进行系统检索。检索语言设定为英文或中文,检索过程中不设定文献研究类型。对检索所得文献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出目标文献。应用修订Jadad量表对纳入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设定≤3分为低质量研究,>3分为高质量研究。提取最终纳入研究资料,使用RevMan 5.0软件对提取的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分析总结卡泊芬净治疗IFI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异质性分析采用Q检验及计算12的方法。对于二分类变量的研究,采用M-H法合并效应量,效应量用优势比(OR)和95%的可信区间(95%CI)表示。对于连续性变量的研究,合并效应量采用方差倒数权重法,效应量采用加权均数差(WMD)和95%的可信区间(95%CI)表示。检验水准采用a=0.05。研究结果:1.最终纳入12个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 trials,RCT),共计1055例患者。按照ITT(intention-to-treat analysis)原则,48例患者被剔除,余1007例患者分为试验组(卡泊芬净)和对照组(两性霉素B、两性霉素B脂质体、伊曲康唑、伏立康唑、米卡芬净),其中试验组501例,对照组506例。2.卡泊芬净与对照组各抗真菌药物治疗IFI有效性分析:(1)卡泊芬净抗IFI有效率高于两性霉素B,P=0.0003;(2)卡泊芬净治疗IFI有效率高于伊曲康唑,P=0.001;(3)治疗侵袭性念珠菌感染,卡泊芬净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各抗真菌药物(伊曲康唑、米卡芬净、两性霉素B)有效率,P=0.0001;(4)治疗侵袭性曲霉菌感染,卡泊芬净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各抗真菌药物(伏立康唑、伊曲康唑及米卡芬净)有效率,P=0.28。 3.卡泊芬净组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发生率显著低于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脂质体、伏立康唑,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研究结论:1.卡泊芬净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两性霉素B、两性霉素B脂质体、伊曲康唑、伏立康唑,安全性好;2.对于经验性和抢先抗IFI治疗,卡泊芬净单药优于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单药;3.对于确诊的侵袭性念珠菌感染,卡泊芬净单药治疗优于伊曲康唑、米卡芬净、两性霉素B单药治疗,安全性好;4.对于确诊的侵袭性曲霉菌感染,卡泊芬净单药治疗效果不优于伏立康唑、伊曲康唑及米卡芬净单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