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参与类型的建构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G市两个社区的实证研究

来源 :中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b524656810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社区建设自1991年首次提出以来,在国家的行政性主导之下开始展开,城市社区从此成为国家治理社会的一个单元、国家和社会之间的一个媒介的功能性存在,在社区建设过程中,主要有两种导向:一是行政化导向,另一种是社区自治导向,这两种导向随着社区各种力量的博弈而逐渐平衡制约向前发展,并且会根据社区的建设历史的不同而表现不同的特质,所以,在中国政府主导之下的社区建设中,并不是每一个社区都呈同质性发展,所以在此背景下,对社区的横向对比研究就变得很有意义且必须。社区建设离不开社区居民的参与,离开了居民的参与谈社区建设就没有任何的实质意义,社区参与是社区建设的一种途径同时也是社区参与的目标,所以社区参与是社区建设过程中最为最要的一个内容,本文通过对比两个完全不同建设背景之下的社区,对其所在社区居民的参与行为进行对比研究,根据两个社区居民参与意愿、内容以及程度的差异,构建出两种不同的参与类型,以及在此基础之上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分析这两种社区居民出现不同参与类型的原因,所有的原因的探讨都基于两个社区的历史追索中完成的。   本文通过研究得出结论,认为在不同的社区建设与发展背景下,社区会有不同的表现性质,所在社区居民对社区也会产生不同的感情、信任以及归属感,并且社区“整体感”或者说“共同体”意识是不一样的,甚至一些新型社区是不具备“社区共同感”的,而作为参与行为选择的个体,其参与意愿与行为受到整个社区环境以及居民之间情感的影响,会产生出不同的行为,一种是公民意识的自由表达,另一种是组织下的动员型被动参与,并不是从个体出发的深层次参与,从这两个角度出发,将所调查的两个社区建构成两种不同的参与模型,并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研究长沙市自2010年10月推行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试点后,流动人口在这一试点过程中所获得基本公共服务的状况。本文在长沙市选择四个社区的基础上,主要运用问卷
在国家“双创”战略的推进下,中国卷入了创业的热潮中,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创业活动中。由于个人资源和能力的局限,创业面临较大的创业风险和不确定性,因此团队创业成为创业的主要
当前,调整退休年龄已经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热点。其中,调整女性的退休年龄成为了改革的重要内容。女性群体的退休意愿究竟如何?哪些因素对女性延迟退休意愿产生了影响,其影响作用又
改革开放以来,民间结社的热潮不断涌起。在经济社会日益发展的今天,以青年为主体的草根组织越来越活跃,不断汇聚民间公益的力量。草根青年公益组织作为践行公益的青年自组织,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