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嗜盐微生物在高盐土壤有机质循环及其修复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江苏连云港台北盐田土壤和盐城三圩盐田土壤的嗜盐细菌和古菌的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地盐土嗜盐细菌和古菌的分布具有相似性和独特性。采用培养法从两地盐土中共分离到17株嗜盐细菌,其中Halomonas为两地盐土共有的嗜盐细菌,而Halobacillus和Pontibacillus仅在三圩盐土中发现。通过非培养的16S rDNA基因文库法从两地盐土中发现了13种嗜盐古菌克隆,台北盐土有Halobacterium和Haloplanus,在三圩盐土发现Halobacterium,Natronobacterium,Halogeometricum和Haloarcula。嗜盐古菌中10个克隆的16S rDNA和GenBank已知序列同源性为92%-97%,可能为这些属中的新种。对盐田土壤中嗜盐微生物的多样性研究为维护盐田生态系统、盐的生产以及嗜盐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奠定了理论基础。2.从湖北采集的腊肉样品中分离到一株革兰氏阴性好氧的中度嗜盐菌Z35,菌株的最适NaCl生长浓度为1%-20%(最适10%),生长温度范围为4到42℃(最适生长温度为37℃),pH生长范围为4.5-8.5(最适7.0)。细胞为椭圆形,不具运动性。基因组DNA G+C mol%为59.1%(HPLC方法),呼吸醌为Q-9(88.96%)、Q-8(9.46%)和Q-10(1.58%),主要脂肪酸为C19:0 cycloω8c、C16:0和C17:0 cyclo。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Z35与Kushneria属同源性最高,为93.7%-95.3%,23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与16S rRNA相似。基于表型特征、化学分类学和系统发育结果,Z35菌株属于Kushneria属,但是与该属其他种之间存在明显差异,代表了Kushneria属的一个新种,命名为Kushneria sinocarnis sp.nov.,模式菌株为Z35T(=CCTCC AB 209027T=NRRLB-59197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