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员工绩效考核体系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cxyd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化、经济化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社会各界对政府部门的要求也随之提高,政府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都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政府部门与企业相比它的服务对象是公众,需要提供公共服务,并接受公众检验,所以政府绩效越来越受到老百姓的关注,也越来越为政府自身所重视。经济的高速增长,民主政治建设的不断发展完善,对外开放的深刻影响,都要求政府工作更符合时代变化。政府绩效管理是在绩效计划、绩效实施与管理、绩效评价的基础上,对各项指标量化,对政府绩效管理的效率、服务质量、公共责任和社会满意度等方面进行判断,对反映出的绩效进行评定和划分等级,是评估政府部门工作能力好坏的一种重要考核方式。绩效考核作为绩效管理的关键环节,也被应用于机关、企事业单位,对激励员工的工作热情,转变服务理念,增强竞争意识,提高工作效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004年,原人事部提出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成为我国行政管理与国际接轨的里程碑,从此政府绩效管理体制开始了革新性的蓬勃发展。2011年,经国务院同意,选择北京、福建等地政府及国家财政部、发革委、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等机构作为绩效管理试点,为全面推行政府绩效管理制度探索积累经验。沈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作为质检总局下属中直机构,也就如何建立科学的、有效的绩效管理体系对自身工作能力进行评估进行了探索,构建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并使其能够运用成功,对于推动检验检疫系统的工作业务发展和激励员工的工作热情,转变服务理念,增强竞争意识,提高工作效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从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绩效考核体系入手,以绩效考核体系在沈阳局的运用,对于推动检验检疫系统的工作业务发展和提高员工整体服务水平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从绩效考核的概念入题,阐述了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的关系。结合沈阳局在绩效考核中遇到的问题,对原来的绩效考核体系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思路,以促进沈阳局绩效管理水平的提高,并推动沈阳局检验检疫业务的发展和服务水平的提升。本文首先对沈阳局的员工绩效考核体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其次通过对沈阳局和沈阳局员工的现状进行研究,找出绩效考核中形成问题的原因。然后根据分析出的问题找到适合的分类考核办法。沈阳局员工绩效考核主要由业务执法人员、技术研究人员和行政后勤人员三部分组成,针对不同岗位员工的工作特点,考核指标的系统性、周期性、考核结果、反馈渠道、奖惩制度也各不相同,这就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取不同的绩效考核方式,将考核指标分为履职绩效、管理绩效、服务绩效、重点绩效、创优绩效五个部分,不同岗位的职工绩效考核指标的侧重也不同,从而优化原有的绩效考核体系,制定出更合理的绩效考核办法。最后就如何保证新的绩效考核体系顺利实行,提出具体的保障方案,旨在能对沈阳局的绩效考核工作有所助益。
其他文献
对于二阶微分方程解的有界性讨论,已有不少文献在研究。借助辅助函数,讨论一类二阶非线性变时滞微分方程解的有界性,给出二阶非线性变时滞微分方程解有界性的充分条件。
对丰村铅锌矿东岗岭组灰岩进行微量元素测试分析,结果表明:Mn含量为(208.3~3 191)×10-6,平均为1 027.42×10-6,大约是中国沉积岩石丰度的4倍,Sr含量为(28.69~488.9)×1
在分析丝绸之路经济带框架下陕西对中亚地区开放产业选择时,根据主导产业选择理论和主导产业的特征,建立了开放的主导产业选择的指标体系,进一步应用主成份分析法和DEA模型对
随着全球化发展日渐深入各个国家、各个行业以及各个领域,服务贸易的发展程度逐渐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标志,而外商直接投资在其中也起着一定的作用。本文在已有学者的
针对家用固定式插座在3 C认证检测中常出现的不合格项目进行了分析,并提出解决办法.
为提高用户机会连接预测的准确率,进而提升网络服务性能和效率,通过对我国浙江省某市运营商的真实数据集进行模拟实验,研究了用户行为特征与机会连接的相关性.通过分析相遇用
现行的规范、标准未明确永久气体气瓶充装站设置隔爆防护墙的具体要求,各设计、充装单位对设置隔爆防护墙的理解差异很大,很多充装站的隔爆防护墙达不到安全防护的目的。对永久
水驱油田开发效果评价是了解油田开发的动态、明确挖潜的方向、制定调整的措施的重要手段。宋芳屯油田水驱开发目前已经进入高含水期阶段,开采难度将越来越大,如何合理并且正确
依照JJF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对气相色谱法测定环境空气中苯系物的结果进行了不确定度评定。分析了测量过程中引入的不确定度来源,结果显示解析效率、采样引
多年来我国的建筑评论一直处于边缘地位,基本上以自发的、散兵游勇、视觉审美的评论为主,对提升建筑设计创新整体水平的作用十分有限。为改变这种状况,从设计型思考切入,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