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光和还原环境响应的两亲性嵌段共聚物的合成、自组装及应用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apap4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刺激响应性聚合物载体作为传输药物的一种工具,能够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解性和稳定性,并可通过纳米载体的高渗透长效滞留效应(EPR效应)降低药物在非病理部位富集所造成的毒副作用。而且,在病理部位尤其是肿瘤组织和肿瘤细胞内,在低pH、高渗透压、氧化-还原性等微环境条件刺激下,可使聚合物的化学结构或物理性质发生改变,从而改变聚合物链结构的亲疏水平衡和组装体的形貌结构,实现药物在病理部位的控制释放。因此,刺激响应性聚合物药物载体已成为生物医学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本论文合成了系列响应性嵌段共聚物,通过其在水溶液中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杨之光(1930-2015)是享誉20世纪人物画坛的美术家和美术教育家,广东揭西人,历任广州美术学院教授、国画系系主任、副院长等,曾以《毛泽东主办广东农民运动讲习所》《矿山新兵》《激扬文字》等红色主题的经典画作驰誉时,出版有《中国画人物画法》《杨之光画集》《杨之光书法集》《杨之光诗选》等。他以人物画见长,兼擅山水、花鸟,晚年因身体原因,多以书法消遣,故其书法行世甚夥。  记得在2014年1月2日,
学位
在纳米尺度上实现材料的组装和动态可控,可以为纳米材料的功能化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提供潜在的可能性。尽管已经有很多研究开发了各式各样的纳米材料,但是传统的自上而下的合成方法往往可操作性有限,步骤繁杂。因此相比较而言,自下而上的纳米材料合成方法进行分子或者原子的自组装,可能会获得具有高操作性,高分辨率的更复杂的纳米材料。核酸的自组装因其碱基的可操控性和Watson-Crick的碱基配对原则赋予了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