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肥运筹对转基因Bt蛋白表达降解的调控作用

来源 :河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ren1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转单价基因抗虫杂交棉中棉72为实验材料,采用不同的施氮量和施氮方式处理,系统研究了氮肥运筹对转基因棉叶片和棉铃中Bt蛋白的表达与降解的调控作用及其初步机理,氮肥运筹对棉蕾中Bt含量、叶片中氮代谢生理活性及衰老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氮肥运筹对抗虫棉叶片中Bt蛋白表达与降解的调控随着棉花叶片的生长发育,Bt蛋白的含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至功能期时达到高峰,衰老期和脱落期时含量明显下降。不同的施氮量处理和施氮方式处理对抗虫棉叶片中Bt蛋白的表达与降解均具有明显的调控作用。就施氮量处理而言,随着氮肥施入量的加大,叶片中Bt蛋白的含量整体呈现增大趋势,但当氮肥施入量过大时,叶片中Bt蛋白含量反而会下降。前期表达量较多的处理后期残留量也较多。对施氮方式处理来说,不施底肥会严重影响前期叶片中Bt蛋白的表达;施入较多的盖顶肥时,Bt蛋白的降解速度缓慢,后期叶片中残留的Bt蛋白含量较高。   2氮肥运筹对转基因棉棉铃中Bt蛋白表达与降解的调控随着棉铃的发育,铃壳中Bt蛋白含量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充实期时含量最高,棉铃吐絮时迅速下降。而棉籽中Bt蛋白含量却逐渐增加,吐絮期时各处理棉籽中含量达到最高峰。不同的施氮量处理对棉铃各器官中Bt蛋白的表达和降解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随着施氮量的加大,铃壳、棉纤维和棉籽中的Bt蛋白含量整体呈增大趋势,前期表达较多的处理后期残留也较多。棉铃各器官中Bt蛋白的表达和降解也受到不同施氮方式的影响。在膨大期和充实期,B3处理棉铃各器官中Bt蛋白的含量总体高于其他处理:在吐絮期时,盖顶肥施入最多的B1处理棉铃各器官中Bt蛋白降解的速度较慢,残留量最高,未施盖顶肥的B4处理棉铃各器官中Bt蛋白的含量最低。   3氮肥运筹对抗虫棉叶片氮代谢生理活性的影响不同的施氮量处理显著影响了抗虫棉叶片中的氮代谢生理活性,随着氮肥施入量的加大,叶片中的游离氨基酸、可溶性蛋白和全氮的含量整体呈增加趋势,提高了谷氨酰胺合成酶(GS)的活性,叶片中的氮代谢生理活性随之增强。抗虫棉叶片中的氮代谢生理活性也受到了不同施氮方式处理的影响,叶片中的游离氨基酸、可溶性蛋白和全氮的含量以及谷氨酰胺合成酶(GS)的活性在展开期时以施入底肥最多的B4处理的含量最高,在衰老期、脱落期时均以施入盖顶肥最多的B1处理含量最高,这说明施入一定量的盖顶肥能够显著增强抗虫棉叶片在后期时的氮代谢的生理活性。   4氮肥运筹对抗虫棉叶片衰老的影响对不同氮肥处理的叶片中的丙二醛(MDA)的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以及叶绿素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随着氮肥施入的增多,降低了各个时期的叶片中的丙二醛(MDA)的含量,增强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提高了叶绿素的含量,进而延缓了叶片的衰老进程。就施氮方式处理而言,底肥和花铃肥施入较多的处理在叶片的展开期和功能期时的丙二醛(MDA)的含量较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较高,叶绿素的含量也较其他处理高。在叶片的衰老期和脱落期,盖顶肥施入较多的处理丙二醛(MDA)的含量低于其他处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仍较高,叶绿素的降解速度也低于其他处理,这说明对抗虫棉及时补施盖顶肥能够防止棉株因缺肥而早衰,延缓叶片的衰老。   5氮肥运筹对抗虫棉叶片中Bt蛋白表达与降解调控的初步机理就施氮量处理而言,增施氮肥总体上促进了抗虫棉叶片在展开期、功能期、衰老期和脱落期的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的增强,游离氨基酸、可溶性蛋白质的合成和全氮含量增加。同时也促进了棉花叶片中的Bt蛋白合成,导致叶片生育前期Bt蛋白表达量增加,在生育后期残留量也较大。对施氮方式处理来说,底肥和花铃肥施入较多的B4处理,促进了抗虫棉叶片在展开期时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的增强,游离氨基酸、可溶性蛋白质的合成和全氮含量增加,其合成的Bt蛋白量也增加。盖顶肥施入较多的B1处理在衰老期、脱落期时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仍较高,游离氨基酸、可溶性蛋白质和全氮含量也比其他处理高,叶片中残留的Bt蛋白含量最高。  
其他文献
水分胁迫是作物产量和品质的重要限制因子之一。水分通过调节气孔导度而影响蒸腾作用和光合作用,从而影响作物生长与产量和品质。因此,定量研究不同水分条件对作物叶片气孔导度
Overexpression of adenosine triphosphate (ATP)-binding cassette subfamily G member 2 (ABCG2) in cancer cells is known to cause multidrug resistance (MDR),which
This study aimed to explore the link between block copolymers’ interracial properties and nanoscale carrier formation and found out the influence of length rat
As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 pandemic poses a substantial global public health threat,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was used in 91.50% of the COVI
The microneedle (MN),a highly efficient and versatile device,has attracted extensive scientific and industrial interests in the past decades due to prominent pr
稻子早籼“925”“925”是湖北省农科院引进筛选的中熟优质早稻(它是早熟高产优质晚粳RC49的最好前茬)。该稻平均亩产446.6公斤,米质优,米粒坚硬中长,半透明,有光泽,精米率70%,米饭洁白,食味好,是当前早稻
As D-amino acids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the physiological metabolism of bacteria,combination of D-amino acids with antibiotics may provide synergistic antibact
FTY720 and IMMH002,prodrugs for sphingosine-1-phosphate receptor 1 (S1P1) agonists,show inadequate and inconsistent levels of phosphorylation in humans compared
黑麦草是在世界温带地区种植最广泛的牧草,是食草性家畜重要的食物来源。黑麦草可产生生物碱,有些生物碱是有益的,如波胺;而有些生物碱是有害的,如麦角瓦灵。在代谢水平进行定量分析,并寻找这些代谢物的遗传关系,为其标记辅助育种提供重要信息。本研究以新西兰广泛种植的完全异质两个黑麦草材料Grasslands Impact和Grasslands Samson杂交构建的四向杂交群体为研究材料,获得四向杂交群体的
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叶形是水稻理想株型中的一个重要影响因子,叶片形态的改变会影响水稻光合作用、蒸腾作用以及抗逆性能等生理方面的功能,最终会对水稻的产量产生影响。叶片卷曲是常见的水稻叶片形态突变性状之一,而且卷叶性状是超高产育种中的一项重要形态指标,因此探明水稻卷叶形成的相关分子机理,将有助于进行叶形改良的遗传研究与育种利用。我们实验室利用EMS化学诱变处理水稻品种日本晴,在M2突变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