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3年我国农村信用社最新一轮改革揭开了序幕,经过几年的变革,农信社在财务指标、产权制度、管理体制上面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从整体上看,农信社支农力度有所提升,仍有不少学者认为农信社改革实际上降低了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的覆盖面。此外,2007年政府引入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随后其与农村信用社在农村地区展开竞争,农村银行业市场结构也可能对农信社的支农绩效产生影响。因此,本文的主要目的在于研究农信社的产权改革及农村银行业市场结构是否对农信社的支农绩效产生显著影响。 本文使用我国1467个县(市)以农信社为主的金融机构微观数据,构建了反映农村银行业市场结构的相关指标。本文进一步借鉴Beck(2007),Sarma(2008)等学者研究金融包容的视角,基于固定效应模型和动态面板 GMM(广义矩估计)模型分析农村信用社改革及农村银行业市场结构对我国农户提供包容性金融服务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1)农村信用社县乡两级法人机构统一对农户贷款覆盖面具有负向影响但对农户贷款使用效用性具有正向影响。(2)在农村地区当前的竞争格局下,总体上并未发现银行业市场结构与农户贷款覆盖面与使用效用性存在明确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