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1月1日起,我国义务教育学校开始实施绩效工资,旨在通过制度变革,提高教师待遇,强化教师激励,促进教育均衡。两年多来,各地教育部门纷纷出台绩效工资实施意见,中小学先后制定实施绩效工资分配方案。那么,绩效工资制度是否实现了预期的政策目标,中小学校在实施绩效工资的过程中遇到了怎样的问题?教师对绩效工资有着怎样的意见和期待?这些成为现实中亟需解决的焦点,也是本研究着力探讨的重点。文献综述部分,本文梳理了源于企业界的绩效工资研究,介绍了国外特别是美国公立中小学绩效工资实施的历史、现状及相关学术研究成果,探讨了国内学者对绩效工资性质、原则和实施效果的研究。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专注于学校层面的研究,考察绩效工资在学校实施过程中的效果和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第三章通过对江苏省泰州市5所中小学和某教师后备干部培训班的问卷调查,了解绩效工资改革的实际效果,即是否提高了中小学教师的工资待遇,是否强化了对中小学教师的工作激励,是否促进了教育均衡。调查中小学校在制定实施绩效考核方案和绩效工资分配方案的过程中的民主性、公平性、科学性,教师对绩效工资分配方案的满意度,学校在绩效工资改革中遇到的主要问题,以及教师对下一步的绩效工资改革的期待和建议。本章同时对绩效工资实施过程中的焦点问题——绩效考核进行了一些探讨,包括绩效考核的主体、指标、程序、数据采集周期等。总结现行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制度的合理性,薪酬与绩效之间的关联程度,探讨绩效工资是否产生了决策者所期望的激励效果。调查发现,绩效工资改革并没有整体提升中小学教师的工资待遇,也没有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产生明显的激励,但是提高了乡村教师、薄弱学校教师、青年教师的待遇,对于部分教师群体、部分教育教学行为有较为明显的激励效果。中小学教师对绩效工资改革持基本赞成的态度,学校行政人员的赞成比例高于普通教师。最后,结合本次调查研究的成果,借鉴企业界相对成熟的绩效管理和薪酬管理的理论,对绩效工资在学校层面的实施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