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链烷基硅油的合成、性能及其应用

来源 :南京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bc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链烷基硅油具有亲油性和润滑性,可用于光亮助剂、疏水剂、滑爽剂、润滑剂等。不同的应用对长链烷基硅油的结构有不同的要求,但国外技术保密,国内现有的相关技术比较缺乏。本文对长链烷基硅油的合成方法、性质及应用进行了较全面的综述,合成了具有不同链节比、聚合度和侧链烷基长度的系列长链烷基硅油,考察了长链烷基硅油分子结构中的链节比、聚合度和侧链烷基长度对表面张力、粘度指数等性能的影响,同时研究了所合成长链烷基硅油的润滑性能和消泡性能。   通过调节高含氢硅油(202)、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六甲基二硅醚(MM)的配比,制得系列含活性氢质量分数在0.118~0.529%之间、运动粘度在24.6~112.4m㎡/s范围内的低含氢硅油(PHMS)。再采用分批加入催化剂氯铂酸的方法,使PHMS分别与1-癸烯、1-十二碳烯、1-十四碳烯进行硅氢加成反应,得到一系列不同分子结构的长链烷基硅油。用红外光谱跟踪反应过程,得到最佳反应时间分别为2.0 h、1.5 h和0.5 h。   分别测定了癸烷基硅油、十二烷基硅油、十四烷基硅油的密度(ρ)、粘度指数(VI)、粘温系数(VTC)和表面张力(ST)。研究了烷基硅油中的链节比、聚合度和侧链烷基长度对表面张力、粘度指数、抗摩擦磨损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侧链烷基长度、链节比和聚合度的增加,表面张力变大;分子结构中三个因素对长链烷基硅油表面张力的影响程度:链节比>侧链烷基长度>聚合度。随着链节比的增加,产物的粘度指数线性下降;随着聚合度的增大,产物的粘度指数先上升,然后基本保持平稳;随着侧链烷基长度的增加,产物的粘度指数变小。分子结构中三个因素对长链烷基硅油粘度指数的影响程度:聚合度>链节比>侧链烷基长度。磨痕直径随链节比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当链节比增加到0.32、聚合度达到41后,磨痕直径达到最小值0.36 mm且基本保持不变;当链节比为0.18时,磨痕直径随侧链烷基长度的增加而变小,抗磨损性能增强;但在链节比0.32的条件下,侧链烷基的长度对磨痕直径的影响不明显。   润滑油的重要评价指标为粘温性能和润滑性能,当链节比(n:m)为0.32、聚合度(m+n)≥52时,长链烷基硅油具有良好的粘温性能和润滑性能。并且长链烷基硅油的润滑性能较二甲基硅油有明显的提高。   制备长链烷基硅油/聚醚复合乳液消泡剂的最佳工艺条件:聚醚-2802用量16%,长链烷基硅油用量6%,乳化剂为Span60/Tween60、HLB值为9、用量为4.5%,乳化温度为60~70℃。考察了长链烷基硅油的粘度、烷基含量、侧链烷基长度等因素对水性油墨的消泡和涂膜影响。结果表明,选用粘度400 m㎡/s、烷基含量0.3%、侧链长度为14的长链烷基硅油配制的消泡剂应用于水性油墨中时,效果最佳。
其他文献
乙醇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也是一种新型的清洁能源。煤基合成气催化转化法是目前制备乙醇的方法中最备受瞩目的方法。该法中目前研究最多的两类催化剂为贵金属Rh基催化剂和Cu-Co基催化剂,二者都存在催化剂活性与乙醇选择性无法兼顾的问题。但是二者的优缺点互补,本文将二者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并利用XRD、SEM、BET、H_2-TPR、XPS、CO-TPD、TEM对催化剂进行表征。采用水热合成法与溶剂热法制备
学位
本文以1-四氢萘酮和甲酸铵为起始原料通过胺化、水解合成了(±)-1-四氢萘胺。然后以L-(+)-酒石酸作拆分试剂,以90%的乙醇分步结晶拆分得到光学纯的(R)-1-四氢萘胺。 (R)-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