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视野下九疑琴派在当代城市的传承研究 ——基于北京、青岛的田野考察

来源 :新疆艺术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lin5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琴艺术是中国最古老、最具文化内涵的艺术之一,凝聚了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历史的文化精神。九疑琴派是我国近代以来较为重要的流派之一,在我国琴坛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琴派立派者杨宗稷更是以打谱《碣石调幽兰》而名留中国音乐史,同时也是近代以来继诸城派王露后进入高校传播古琴艺术的第二人,给笔者以深刻印象,从而萌生研究此琴派之想法。进入21世纪,相较于其他流派,大众对于九疑琴派的关注度与研究程度相对不足,特别是对于在当代传承问题上的研究,所以笔者想以此为题,希望通过自己的微薄之力为九疑琴派的研究做一些补充,唤起更多人对于这一琴派的关注与研究热情。文章通过三种措施与方法进行研究,首先为音乐比较法,通过比较,获得文章所需知识点。其次为文献研究法,搜集相关的文献资料,并对其进行整理、鉴别和筛选,从中梳理出琴派在当代的生存现状及传承的研究空间和价值,并记录课题相关的知识信息。最后为参与观察法,在整个考察过程中,对琴社相关的琴人进行采访、录音、录像,并做出全面的分析和研究。文章共分为四个部分依次渐进展开,第一部分为九疑琴派的概述,围绕九疑琴派的历史及琴人进行展开;第二部分为九疑琴派在当代城市的存续,笔者针对两地琴社的考察进行具体分析;第三部分为当代九疑琴派代表曲目之音乐分析,即以当代传谱与传统谱本进行分析,得出相应结论;第四部分为九疑琴派在当代传承之我见,是笔者对琴派在当代发展的一些建议。之所以选定以北京杨青古琴传习中心、青岛九嶷琴社为考察对象,是以传承谱系为基本考量,两地琴社现传承人都为九疑琴派第四代传人,其中北京方面现传承人杨青承袭管平湖——王迪一脉,青岛方面现传承人张林承自李浴星——李天桓一脉,两家琴社虽分隔两地但分属同一流派,血脉相依且都在各自地区有举足轻重之地位。对两家琴社进行定向考察,虽不能全面概括当代古琴发展的所有情况,但之中所蕴藏的所有情况是具有说服力的。既是九疑琴派在当代社会发展的真实反映,也是大部分民间琴社在当今社会发展的管窥,所以对于研究九疑琴派在当代城市的传承发展是关键性的一步。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由于我国民族种类众多,在各民族在发展历程中的生活环境、生产方式等方面有着巨大差异,因此形成了不同风格、风采异常的中国民间舞蹈。从内容,到形式,再到风格韵律,中国民间舞蹈在经历千百年的岁月后,仍经久不衰并流传至今,将中华文明,代代相传。井陉拉花作为起源于河北民间的舞蹈,是河北省舞蹈艺术的三大瑰宝之一,它起源于民间、发展于民间,蕴含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其特有的舞蹈风格成为了井陉县的“文化名片”,作为
《法华经》全称是《妙法莲华经》,是大乘佛教经典的重要著作之一。该部经典形成于大乘佛教的初期(最晚不超过公元2世纪),后来逐渐流传到中亚、新疆,随着丝绸之路来到中原大地。关于法华经变的图像内容,主要在中国中原、河西和吐鲁番地区,印度和中亚暂时未发现。吐鲁番位居丝绸之路要冲,是沟通西域和中原的必经之地,并深受中原文化的影响。柏孜克里克石窟作为吐鲁番两大石窟之一,现存壁画以高昌回鹘时期为主,绘画题材丰富
手工劳动者创造瑰丽的玉石文化,在新时器时代以来的长时间中,玉石文化历久弥新是中国文化发展脉络中重要元素之一。新疆和田玉自古是制作玉器的原材料,具有深厚历史渊源,在开采、搬运玉石,制作玉器的过程中形成和田玉的相关文化。玉石磨制产生玉器,二者的发展紧密相连,休戚相关。玉文化中,玉雕艺术体现了琢玉人对所处环境的理解和认知,因此不同地区的玉雕作品饱含不同的地域特色,新疆占据资源优势,成就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玉
徽州民歌是安徽民间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为直接真切反映人民社会生活、思想的载体,饱含徽州地区人民的人生情趣与情感,也承载徽州地区人民的美好愿望与追求。笔者以音乐民族志为研究视角,以科学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为手段,以音乐学和民族志的方法论为主要理论支撑,全面剖析徽州民歌的艺术气质和精神内涵。本文从宏观角度上,结合徽州地域与人文环境,将徽州民歌进行文化性阐释。首先,借鉴音乐民族志的方法论实践于徽州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