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越文体视阈下的《金云翘传》与《翘传》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ger200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中国才子佳人章回体小说《金云翘传》和越南喃诗传《翘传》为主要研究对象,深入挖掘并比较这两个作品的文体特质。从文体视阈的比较《金云翘传》和《翘传》,有助于澄清甚而消弥中越两国学界对这两个作品之比较研究的一些对立意见,让中越两国学界和读者能更加客观公允、恰如其分地理解这两个国家的作品,了解两国文学之间的文化传承,以及中国古代文学对越南古代文学的影响。论文的核心内容主要与两个作品的文体异同点有关。  本文分绪论、正文、结论三部分。  绪论综述、评析中越学界对《金云翘传》和《翘传》比较研究现状,回顾学界对这两个作品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和不足。指出本文的研究对象、研究价值、主要论点、研究方法等。  正文分五章:  第一章主要探析才子佳人章回体小说与喃诗传的特质,以及各自形成的文化文学背景,探析中国才子佳人章回体小说对部分越南喃诗传作品的影响以及两国读者对长篇叙事诗的接受心理。本章首先对才子佳人章回体小说和喃诗传体裁进行介绍,并指出才子佳人小说是以散文为主的小说、属于传统章回体小说的叙事系统,而喃诗传是韵文体小说、属于越南文学传统长篇诗的叙事系统。其次,分析两种体裁形成之文化文学背景的相似处,指出都市发达、市民阶层增加、追求个人幸福和自由的潮流、提高“才情”的思想是中国才子佳人小说和越南喃诗传兴起背景的相似之处。再次,解释中国才子佳人小说对越南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部分喃诗传作品的影响及原因,指出才子佳人小说符合于越南当时的“主情”文学思潮,符合作者“假借外国文学题材”来反映社会现实的需求,也符合了当时文人的进步思想。虽然是移植中国才子佳人小说,但越南文人并不全然套用原著的文体,而是在此基础上继承并发展越南文学的叙事传统以及越南的传统诗体,从而形成喃诗传作品。青心才人和阮攸选择不同的并符合时代风格的文体,体现出他们对民族文学传统的继承与创造。中越两国读者的接受心理也是青心才人和阮攸选择不同文体的重要原因。  第二章论析《金云翘传》与《翘传》的小说元素特质。《金云翘传》和《翘传》皆是小说,但前者是散文体小说,后者是韵文体小说。同是小说,阮攸的《翘传》继承了原著的全部人名、部分人物肖像的特点,人物主要行为、语言、心理,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描写的基本特色,还继承了主要故事情节与特色情节的描写。虽然如此,两者依然有自己的独特性。作为散文小说,《金云翘传》着重通过人物的行动、语言来表现心理活动,比较注意情节的连贯性、细节的刻画,描写环境时多用直接描写等,这使作品中的社会语境更为真实。作为诗体小说,《翘传》善于深入挖掘人物的心理活动、.写景寄情,情节的跳跃性比较大,概括性叙述比较多、作品除去了一些精细的描写与相对粗放的情节,而以浓厚的抒情、恰当的议论等要素来弥补,通过对人物、情节、环境的诗化把对读者想象力的调动转化为对读者心灵感受的直接冲击,达到以少胜多、以简化繁的效果。  第三章论述两作品的叙述艺术。从文体视阈看,《金云翘传》和《翘传》都是叙事类型的作品,但两者各具特色。《金云翘传》继承发挥中国古代叙事传统,展现才子佳人章回体小说散文体的叙述艺术。《翘传》不仅继承原著的叙述艺术而还承袭并发扬越南文学叙事传统,展示喃诗传体裁的叙述艺术。阮攸吸收了原著的第三人称讲述形式,继承原著的地理空间、实在空间、梦境空间,线性时间、定命时间描写,还继承原著的三阶段结构——以女主角的十五年坎坷生活为主线,采取故事套故事的叙事结构。在继承原著的同时,阮攸《翘传》在叙事艺术方面有不少独特之处。我们认为,叙事视角的转换就是《翘传》与原著的最大区别之处。原著主要采用全知叙事视角来陈述故事,《翘传》则有叙事视角转换的现象。这种转变表现在叙述者以人物内视角来陈述故事,而这种转变使得作品能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成功刻画作品的“内感空间”、“内感时间”以及感伤情调。因为《翘传》是用诗歌讲故事,所以它的叙述时间、叙述空间、叙述调子都由作品中的比喻、表象意象构成。  第四章专论《金云翘传》与《翘传》的表达体式。首先,通过深入研究《金云翘传》的表达体式,作者发现作品继承了前代章回体小说的表达体式,即以分回标目的形式划分叙事段落,并继承“说话”艺术的叙事方式,采用韵散结合的表达方式。其次,根据越南六八诗体的表达体式,考察阮攸《翘传》在表达体式方面的特色。最后探讨阮攸对原著表达体式的处理手法,指出两者如何在表达体式方面地展现两种体裁的不同特质。如果说《金云翘传》继承发挥了中国章回体小说的表达体式,受讲史、说书、说话等传统的影响,《翘传》则继承发扬了越南传统六八诗体的表达体式,继承了越南俗语歌谣六八诗体与越南吟曲的双七六八诗体传统。这两种表达体式展示了两个国家的文学传统,以及文学体裁的独特性。  第五章从文体视阈探讨两作品的叙述语言特色。文体支配着每个作品的叙述语言,体现着各自的特质以及后者对前者的继承。阮攸从《金云翘传》中直接继承的词语不多,借用的词语大多是名词,其余则是一些固定词组、或者是越南语中从中国借用的普通汉越词。阮攸《翘传》也继承了一些与原著相似的修辞手法,如用典、排比、对偶等。两部作品的语言风格有相似之处,即语言通俗化、追求诗意美,这也体现着《金云翘传》与《翘传》的通俗性质。但是因为二者源于不同的语系、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文体,所以他们在语言运用方面有很多差异。《金云翘传》有“散韵相间,,的语言特点,《翘传》则更多的讲求韵。《金云翘传》中有说书体痕迹的语言特点,《翘传》则尽量弱化此一特点,转关之处更为隐蔽,不着痕迹。《金云翘传》倾向于语言平实朴素、《翘传》则善于运用凝练、形象、诗化、富有音乐性以及情感的语言。两个作品在使用修辞手法上也不尽相同。同样是使用对偶、排比、用典等修辞手法,《金云翘传》是根据章回体小说和中国古典诗词曲赋的传统来运用,而《翘传》除了继承中国文学传统之外还根据越南人习惯爱好、按照六八诗体的格律来运用。《翘传》明显体现了作者在再创造过程中力求语言民族化的努力。
其他文献
黄河下游堤防工程地质勘测应考虑到悬河的特殊性 ,采取点面结合、专项研究与生产相结合的思路 ,对活断层渗透变形、堤身特性、堤基稳定等关系到悬河安危的重要问题进行专题研究。
介绍了南京地铁宁天线大厂东基地概况及列车出场组织现状,分析了不同出场列车组织方式下的出场能力。指出了影响大厂东基地列车出场能力的瓶颈问题,并从列车模式转换、行车联控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发展,人们对市政道路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市政公路已经成为影响城市正常生活和生产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大多数路面都采用沥青材料,所以对市政沥青路面道路施工技
本文对宁夏旧志进行了考述。文章将宁夏的地方志分为总志与地方分志,其中总志按明代、清代和民国三个时期进行分类介绍,分志按最新的行政区划,分为五个市即银川市、石嘴山市、吴
一切慢性病都可以用“推腹法”去解决rn推腹,顾名思义就是推肚子,用手指、手掌、拳头皆可.这个方法,古来就有.rn一切慢性疾患都可以在腹部找到相应的阻滞点.也就是说,一切慢
海外的华文文学,虽然表现的是异国生活,或者说是异国的华裔作为‘边缘人’的独特生活,但它因为是用汉语写作,所以归根到底它应该是属于中国文学的主流在特定发展阶段的海外分支。
新学期,新学生,新开始。学生们活泼可爱。尤其是第二排的男生刘同学,皮肤白白的,眼睛大大的,很爱笑,也很是招人喜欢。就是这个给我留下好印象的小家伙,做的事情却不那么可爱,
期刊
冯骥才的《怪世奇谈》系列津味小说《三寸金莲》和《阴阳八卦》等作品的语言颇具特色,特别是在修辞方面更是匠心独运。结合天津方言特色,多种修辞手段的大量运用,使文章的语言异
朱增泉是当代新诗史上具有独特的诗性人格与艺术风格的优秀军旅诗人。本文从诗歌精神的两个层面(诗人的人格精神和诗歌的诗美境界)出发,运用文化历史批评与接受美学批评等方法
地铁长大区间具有站间距大、列车在区间的运行时间长的特点,列车迫停在长大区间需要疏散区间乘客时,将对运营造成极大的影响。本文从行车组织方法、岗位配合、运行效率等方面,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