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非均匀无线自组织网络容量的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ldxxy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线自组织网络(Ad Hoc网络)是近几十年来发展较快的一种具有自组织、多跳、无中心等特点的无线网络,整个网络由一系列移动终端组成且这些终端都具备无线收发装置,该网络目前被广泛应用到军事、国防、救灾等重要领域。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网络信息论的不断完善,有关无线自组织网络容量的研究在最近备受广大研究者的关注。本文以完善网络信息论为目标,分析了节点按照离散噪声过程分布条件下的三维无线非均匀Ad Hoc网络容量。在本文所研究的三维非均匀网络中,节点分布服从离散噪声过程,因此网络中节点以簇的形式存在。对于该网络的容量求解,本文首先研究网络容量的下界:根据网络中节点的分布特点,将信息的传输分为两部分,即簇内传输和簇间传输。针对簇内传输,文中首次建立了三维网络中节点非均匀分布下的球型渗透模型,并且提出了相应的五步路由策略以实现簇内节点间的信息通信,然后通过分析得知簇内信息传输的瓶颈存在于沿半径方向传输上;对于簇间传输,由于节点密度稀疏,本文因此建立信息管道以实现簇与簇之间的信息通信,并且求得簇间传输的信息速率,最后通过比较簇内和簇间传输的信息传输速率可得整个网络的信息传输瓶颈存在于簇间传输。对于容量上界的分析,借助最大流最小割定理的思想,寻找到网络中的最小割,通过计算穿过割的总信息量可得网络中信息量的上界,进而得到网络的容量上界。本文利用渗透原理以及最大流最小割定理,通过建模与分析得出了三维非均匀无线自组织网络的网络容量的上下界,并且说明了节点的这种非均匀分布对网络容量造成的影响。
其他文献
随着近年来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成熟与发展,人们在生活中对无线通信的依赖变得越来越强,同时也对移动通信技术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3G技术已经逐渐不能适应用户的高带宽、低
近年来,无线通信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各种无线接入技术层出不穷,随着无线网络部署的日益密集化,无线网络重叠覆盖的现象越来越普遍,不同制式网络之间的重叠覆盖形成了异构的
2004年12月IMO MSC第79次会议正式通过SOLAS公约第V章的修正案,强制要求在2010年7月1日以后,所有从事国际航行的船舶必须至少安装有S-VDR或VDR。驾驶室声音和通讯声音是VDR或
软件无线电技术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发展,已经逐步进入了商业化的应用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软件无线电通过建立一个通用的硬件可再编程平台,使用宽带ADC在靠近天线的地方进行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的安全问题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互联网安全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在纷繁复杂的网络入侵行为中,端口扫描往往是攻击者行动的第一步,攻击者向目
今天越来越多的无线设备开始提供IP连接,移动计算也因此开始流行。当某个节点移动到其他子网时,它希望能够在当前位置继续当前的通信,而不会因为链路的切换而引起通信问题。
电力负荷管理终端是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智能采集执行终端设备,对实现需求侧管理、缓解电力供需矛盾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电力负荷管理的需求分析基础之上,提出并论证了基于ARM处理器和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相结合的电力负荷管理终端设计方案,并进行了硬件和软件总体设计。对电力负荷管理终端硬件电路进行了设计与实现,主要包括:ARM核心模块、电量采集模块、状态量采集模块、控制输出模块、通讯接口模块、电源模块、复位与
空地一体化成为网络研究的热点,随着空天网络IP化的进行,地面网络很多技术逐步移植到了空天网络中,但空天网络很多区别于地面网络的本质特性决定了在空天网络应用这些技术时
车辆监控系统是GPS、GIS、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集成应用系统。其核心技术主要是GPS信息的采集与处理、通信处理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建立与管理。 本文主要完成了车载
嵌入式系统如今已广泛地渗透到了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军事技术、各类产业和商业等许多领域,并且还在不断发展与延伸。嵌入式系统中又以ARM架构的运用最有前景,普及最为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