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网三电平逆变器模型预测优化控制方法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i1234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电网与微网联系的桥梁,三电平逆变器成为微网系统中的关键环节,其控制策略成为近几年来电力电子领域的研究热点。有限控制集模型预测控制(Finite Control Set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FCS-MPC)无需调制,控制简单,是很有发展前景的先进控制策略。本文将FCS-MPC应用于T型三电平逆变器,并针对逆变器主电路LCL滤波器和控制策略预测算法进行优化,同时解决因直流侧分压电容参数不均以及交流侧电网电压不平衡造成的中点电位不平衡问题。首先,对T型三电平逆变器的电平转换方式进行改进。根据FCS-MPC的基本原理,建立三电平逆变器系统预测模型,选择合适的评价函数,将FCS-MPC应用于并网T型三电平逆变器系统中。考虑LCL滤波器因谐振对入网电流造成谐波的问题,通过对无源阻尼方法的对比,选择最优的阻尼方法,将其应用在有源阻尼方法之中。这种阻尼方法不仅可以在不改变系统结构的基础上抑制谐振,还保留了对高频和低频谐波的衰减。仿真及RT Box平台验证结果表明逆变器输出电流总谐波失真(Total Harmonic Distortion,THD)明显降低,波形质量良好。考虑三电平逆变器预测控制算法计算量过大的问题,对待选电压矢量进行扇区划分,离线预选,大大降低每个预测周期的在线计算量,提高预测响应速度。针对逆变器直流侧分压电容分压不均造成中点电位偏移的问题,通过在评价函数中引入权重系数的方法对分压电容中点电位进行平衡控制。RT Box平台验证结果表明算法优化后的输出电流调整时间缩短,波形质量提高,同时对中点电位起到控制作用。最后,针对电网不平衡工况,建立电流型预测控制以实现对入网电流的平衡控制。通过双同步旋转坐标系的正负序分离方法提取不平衡电网电压分量,利用提取后的正负序电压分量获取参考电流指令,从而输出三相平衡入网电流。在此基础上通过分压电容中点电流离散数学模型实现对中点电位的平衡控制。最后在RT Box平台验证电流型模型预测对入网电流及中点电位平衡控制的有效性。
其他文献
由于中等轨道(Medium Earth Orbit,MEO)SAR具有覆盖范围广、平台运行稳定度高、工作时间长等优点,能够长期、动态、宏观地对海洋进行观测,因此本文主要研究MEO SAR对舰船目标成像方法。MEO SAR卫星轨道高度较高,轨道弯曲特性明显,使得双曲线性斜距模型误差较大,LEO SAR的成像算法不再适用于MEO SAR。在海面上航行的舰船运动存在多维度运动,既包括沿着航向的平行运动,
学位
随着物联网和深度学习的兴起,以卷积神经网络为主流的深度学习技术在边缘计算场景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性能增速逐渐放缓的算力平台难以适应卷积神经网络日益增长的算力需求。因此,如何利用边缘设备的有限算力进行卷积神经网络的高效推理成为高性能计算领域的前沿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从硬件加速-模型轻量化协同优化的角度出发,在设计硬件加速时兼顾模型结构优化,在模型轻量化时兼顾硬件加速的计算特点。围绕上述研究动机,
学位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是当前在嵌入式边缘端进行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模型推理加速的代表性高性能计算处理器,可为CNN中大量重复的卷积计算进行并行加速。为了充分利用FPGA并行计算能力,需要针对推理过程高效且处理精度高的网络模型进行定制化计算结构设计,以满足在边缘端高速、高精度
学位
近年来,海洋安全逐渐成为我国国防安全重点关注和发展的重要方向。一旦海上发生局部冲突,对海洋态势的实时获取,是掌握战略主动和制定正确决策的重要影响因素。GF-4卫星作为我国首颗凝视卫星,具有高时间分辨率和较高空间分辨率,在海上目标监测方面具有较大应用潜力。本文以GF-4卫星序列图像中的舰船目标为观测对象,研究对其进行跟踪的问题,具体内容包括:一是GF-4卫星序列图像背景抑制研究。首先,结合图像地物反
学位
磷酸铁锂电池在电动汽车、新能源发电、电磁弹射等高倍率应用领域具有很好的前景。在保证电池储能系统安全高效运行方面,电池管理系统具有重要作用,能够实现电池荷电状态估计、电池均衡、重要参数监控等功能。电池模型的准确性直接影响管理系统的性能,本文提出一种新型高倍率磷酸铁锂电池电化学模型,旨在解决磷酸铁锂电池等效电路缺乏物理意义、高倍率特性描述不准确等问题,进而进行SOC估计及均衡控制。首先,提出磷酸铁锂电
学位
随着《电机能效提升计划》的颁布,推动高效节能电机在风机、泵、压缩机等系统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同步磁阻电机(Synchronous reluctance motor,SynRM)转子没有永磁体或绕组、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适宜运行在复杂环境中,其性能指标介于永磁同步电机和交流感应电机之间,辅以适当的控制算法和参数辨识等技术,可以进一步扩大SynRM的优势,以寻求在需要高能效比的场合替代永磁同步电机
学位
无线电能传输技术(Wireless Power Transfer,WPT)不需要直接的电缆连接便可以进行能量的传递,可以避免金属插头插拔引起的火花,适用于水下设备充电、植入式医疗设备、消费电子与电动汽车等领域。在WPT技术逐渐实用化的过程中,有如下三个问题亟待解决:第一,电池的充电过程中等效电阻是不断增大的,受负载变化的影响,无线充电的输出电流/电压会有波动,传输的效率也会降低,因此需要研究与负载
学位
作为时频分析领域的先驱,Gabor变换以具有良好时频聚集性的时频原子提供了信号的局部可视化特征,克服了傅里叶分析在时间和频率单一域上的模糊化缺点,将信号的两个重要属性紧密相连。随着信息化、智能化的时代变迁推动顶层设计向更高处更快地发展,深度学习算法为复杂的模式识别难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而Gabor变换与新兴的散射变换相结合搭建的时频散射网络既保留了深度神经网络的层级结构及对数据良好的自适应性,同
学位
采用传统脉宽调制策略对永磁同步电机进行控制,电机系统中会含有共模电压,导致系统产生共模电磁干扰,损害电机的轴承与绝缘且可能引起系统接地的电流继电保护装置误动作,对系统造成严重的后果,影响电机运行的可靠性。目前针对共模电压的抑制主要有硬件和软件两种方法。由于硬件抑制方法会增加系统的体积与成本且可移植性较差,本文主要研究共模电压的软件抑制算法。从共模电压的本质特性出发,对其幅值与高频谐波的抑制算法进行
学位
作为分布式能源与电网、用户负载的关键接口设备,三相逆变器性能对保证电能质量至关重要。在离网运行的分布式能源系统中,三相负载不平衡问题较为常见,本文充分利用带中线电感的三相四桥臂逆变器拓扑优势,针对四桥臂逆变器已有的基于经典控制理论的传统控制、基于现代控制理论的控制方案优缺点,提出了将两者优势结合的分序预测控制策略。本文通过对比带中线电感的四桥臂逆变器在多坐标系下的等效模型,对逆变器在αβγ坐标系下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