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红玛瑙是我国西南部所独有的天然红色玉石品种,它质地温润细腻,颜色鲜艳,深受广大爱玉者的喜爱。本文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采用对比分析的研究方法,通过显微观察、X射线粉晶衍射、X射线荧光光谱、红外光谱、拉曼光谱、电子探针、紫外可见光光谱等实验手段对云南保山南红玛瑙、四川凉山南红玛瑙及非洲南红玛瑙的宝石学特征、矿物成分、结构特征以及颜色成因等做了系统详细的研究,分析不同产地南红玛瑙的异同点,并结合市场现状探讨了南红玛瑙的质量评价和分级系统。观察测试表明,南红玛瑙可呈浅红色、红色、深红色,具油脂—玻璃光泽,透明—微透明,裂隙发育,折射率为1.54,相对密度为2.62~2.65,硬度为6~7,荧光惰性。宝石显微镜下透明—半透明的样品可见红色色素点,微透明的样品看不到色素点。南红玛瑙的结构主要为隐晶质结构、纤维状结构及纤维放射状结构,不同方向的纤维放射状结构相交处出现平直的分界线。当有环带结构存在时,环带发生弯折处出现垂直环带的直线状分界线,在分界线的两侧,石英颗粒的排列方向不同。这两种平直的分界线可能是造成南红玛瑙裂隙较发育的原因。红外光谱和X射线粉晶衍射分析显示,南红玛瑙的主要组成矿物为石英,X射线荧光光谱表明其化学成分除了Si、O元素外还含有少量的Fe元素,并且红色鲜艳程度与Fe元素质量分数呈正比。由激光拉曼图谱可知,保山南红玛瑙的部分裂隙被后期的方解石所充填;保山南红玛瑙中的色素点为2-20微米呈规则六边形的赤铁矿,而凉山南红玛瑙中的色素点为仅有1微米左右呈球形的赤铁矿。电子探针测试表明,保山南红玛瑙色素点中的铁质成分较凉山南红玛瑙色素点中的铁质成分更分散,多分布在色素点外边缘位置。保山南红玛瑙中含有同生和后生的方解石,说明其形成时及其之后的环境中富含Ca CO3,而凉山南红玛瑙中发现KCl颗粒,说明凉山南红玛瑙形成于富钾盐的环境中。另外,凉山南红玛瑙与保山南红玛瑙比较,致红色的赤铁矿中含有更多的Mn质成分,这可能是导致部分凉山南红玛瑙色调发暗的原因。紫外可见光光谱分析表明,微透明的南红玛瑙蓝紫区全吸收,红橙区全透过,而透明—半透明的南红玛瑙蓝区全吸收,紫区和红橙区全被透过。通过颜色测量可以定量的表征南红玛瑙颜色的色调、彩度和明度,为南红玛瑙的质量评价提供依据。对比认为,不同产地南红玛瑙的性质比较接近,区分困难。南红玛瑙的质量评价主要可以从颜色、透明度、光泽、净度、裂隙、块度、加工工艺等7个方面进行考虑,根据质量评价标准,可将南红玛瑙分为四个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