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脑卒中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是我国当前脑血管病中的常见病、多发病,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一些因素对脑卒中的发生有密切关系,称为高危因素,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无法干预的,通常由年龄、遗传、基因等决定,另一类是可以干预的,例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冠心病、肥胖、饮酒等,通过控制,可以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脑卒中的发生多数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导致血管狭窄或斑块破损形成血栓脱落引起的,所以脑卒中患病人群中再次发生卒中的危险性也较高。颈动脉是脑部供血的主要途径,颈动脉斑块形成对脑卒中的发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通过对卒中人群162人及脑卒中高危人群1861人的颈动脉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比分析其检查结果,探讨彩超对卒中人群与脑卒中高危人群中颈动脉斑块检出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卒中人群162人与脑卒中高危人群1861例进行颈动脉斑块检查,对两组人群进行年龄分组,分为41岁-50岁组,51岁-60岁组,61岁-70岁组,大于70岁组,观察各组颈动脉的内中膜情况以及斑块情况,了解有无颈动脉硬化,斑块分为低回声斑块、等回声斑块、强回声斑块,对斑块造成狭窄的患者进行记录,最后对比研究不同年龄组的卒中人群与高危人群中动脉硬化程度,以及造成狭窄情况,并分析各因素与颈动脉硬化之间的关系。比较卒中人群与高危人群中再次罹患卒中的危险性大小。结果:在40岁以上人群各个年龄组中,年龄越大,动脉硬化斑块发病率越高,严重程度越重;各个阶段年龄组中,卒中人群动脉硬化发病率及严重程度均高于脑卒中高危人群,卒中人群中斑块致狭窄患者患病率均高于脑卒中高危人群患者。结论:经统计,年龄在动脉硬化发病率中有重要的影响作用。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自身会发生一定的生理变化,动脉血管的组织细胞在不断的老化,并且也会更多暴露在危险因素之中,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血脂、吸烟等等,所以年龄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不可变因素之一。另结果显示,卒中患者的颈动脉硬化发病率及严重程度均较脑卒中高危人群的高,卒中患者发生脑梗塞,其主要原因就是斑块形成狭窄或斑块破损形成血栓脱落造成脑动脉远端血管梗塞,而此研究证明,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数目多于高危人群患者,进一步说明动脉硬化与脑卒中发病的密切关系,斑块越多,出现血管狭窄或斑块破损的机会越多,而卒中患者较高危人群更易再次形成脑血栓,所以超声对卒中患者和卒中高危人群的颈动脉斑块检出及随诊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