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蚕几种尿苷二磷酸-葡萄糖基转移酶的基因表达与功能研究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ngerl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蚕(Bombyx mori)天然有色蚕茧分为红黄茧系和黄绿茧系两大类。决定黄红茧系茧色的色素主要来自桑叶中的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新生β-胡萝卜素等)和叶黄素类色素(叶黄素、蒲公英黄质、紫黄质、次黄嘌呤黄质等),而黄绿茧系的色素主要为黄酮类化合物。家蚕从桑叶中摄入的黄酮类化合物,需要在体内进行化学修饰之后方能显现出绿茧色,但绿茧色的形成以及黄酮类色素的化学修饰分子机理,特别是基因调控机理目前还不清楚。尿苷二磷酸-葡萄糖基转移酶(UGTs)是一群广泛分布于动物、植物、细菌以及病毒,与糖基化有关的蛋白酶超家族。该类酶催化核苷酸的糖基转移到受体分子的糖苷配基上,从而使受体分子从疏水性转变成亲水性。昆虫利用UGT酶的糖基化作用降解食物中的有毒植物化学物质,以抵抗食物有毒成分对机体造成的危害,UGT酶甚至还与杀虫剂的抗药性有关。家蚕等昆虫从植物摄取的黄酮类化合物在体内需要经过一系列如UGT酶参与的糖基化作用等化学修饰,而家蚕茧层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分子结构也与桑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明显不同,家蚕从桑叶摄取的一类黄酮类化合物槲皮素,先在中肠生成5-氧糖苷槲皮素,后在丝腺生成4’5’-双氧糖苷槲皮素。已知家蚕绿色茧的茧色形成主要由黄酮化合物的含量所决定,可以推测,UGT酶的基因家族可能与黄酮类色素在家蚕体内的转移,以及蚕茧的成色有关。家蚕是鳞翅目模式生物,其天然有色茧是具有重大应用前景的遗传资源。由于家蚕茧色受多基因调控,遗传机制了解不详,挖掘和研究茧色调控基因是被公认的有效突破口之一。本文依靠家蚕基因组数据库资源,利用分子克隆、RACE、RNAi、bac-to-bac昆虫细胞表达等技术手段,对鳞翅目模式昆虫家蚕的葡萄糖基转移酶基因的表达模式和功能进行了研究,希望进一步揭示UGT基因的功能,以及家蚕茧色的形成机理,为茧色分子标记和分子设计育种提供帮助,主要结果如下:1.首次在家蚕中克隆出4种尚未克隆的葡萄糖基转移酶基因,包括UGT013830(UGT30)、UGT013834(UGT34)、UGT013859(UGT59)、UGT013860(UGT60)基因。利用RACE技术成功的克隆出UGT30基因的全长cDNA,其长度为2136bp(登录号为:HQ833816)。根据已有报道,选取了7种在中肠和丝腺中表达量较高的UGT基因,包括UGT30、UGT34、UGT59、UGT60、UGT013865(UGT65)、UGT010286(UGT86)和UGT010289(UGT89),对其中一些基因做了时空表达的调查。2.为了研究UGT酶对家蚕茧色的影响,用RT-PCR方法对以上7种基因在白茧品种C108和皓月、绿茧品种大造和G1、黄茧品种Y12和黄茧限性品种Ys的丝腺、中肠和生殖腺组织中的表达进行了定性与定量分析。结果显示,UGT30、UGT86和UGT89具有绿茧品种特异性表达,可能与绿茧色形成有关,而UGT30在不同茧色品种还存在mRNA转录本的差异。3.进一步阐明这些UGT基因的作用,我们选取了UGT30,具有绿茧品种特异性表达的基因,以体外转录合成长链dsRNA,并优化了注射家蚕体内的浓度。由于dsRNA注射的有效时间是36-72 h,我们采取在大造品种5龄期间共两次注射5μg/dsRNA。家蚕在注射dsRNA UGT30后,出现死亡率增加、发育变缓。可能是由于家蚕发育过程中UGT30蛋白对于物质在体内代谢的起到重要的作用,UGT30基因表达量下调将导致家蚕体质变弱,不能正常生长。另外,检测注射前后丝腺和中肠总黄酮含量,结果显示总黄酮含量在注射前后几乎未发生改变。而后我们又采用Real time PCR方法,选取了UGT30和UGT86基因,对家蚕5龄幼虫不同组织中的转录水平以及蜕皮激素和植物次生代谢物诱导下5龄幼虫不同组织中的转录水平进行了测定。4.以Bac-to-Bac杆状病毒感染的Sf9昆虫表达系统获得了大量高活性UGT86和UGT30重组蛋白;将重组后的粘粒与阳离子脂质体结合后转染Sf9细胞,获得重组杆状病毒,感染Sf9细胞72h后收集蛋白,采用RT-PCR和Western-blot进行蛋白表达鉴定,并进一步以槲皮素为底物,对UGT86和UGT30重组蛋白进行了酶活性调查。在含有UDP-glucose的葡萄糖体外孵育系统中,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鉴定,只有UGT86重组蛋白能够代谢槲皮素产生槲皮素葡萄糖苷的代谢产物。可以看出,UGT86重组酶可以使槲皮素等黄酮物质发生糖基化反应,可能与黄酮物质体内代谢有关。
其他文献
超级电容器作为新式储能设备研究热点,电极材料的性质对超级电容器性能起决定性作用,因此电极材料的研究是科研方面的重中之重。过渡金属氧化物具有资源丰富,环境友好且电化
该文研究了间歇法生产4A沸石时不同条件对其结构性能的影响;表面活性剂对合成4A型沸石的影响;导向剂对合成4A沸石的影响;连续化合成4A型沸石;蒸汽相法合成4A型沸石.通过对反
蜉蝣是现存最古老的有翅昆虫之一,其所具有的许多特征对重建有翅昆虫的起源及进化意义极大。近年来,线粒体基因组序列及其结构在昆虫系统学研究中已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但关
通过使用含有机溶剂的培养基对来自中国云南腾冲热泉的泥水混合样品进行筛选,分离获得了两株细菌,一株是具有具有乙醇耐受性的E13T,另一株是具有广谱有机溶剂耐受性的PGDY12。它们都是革兰氏阳性的严格嗜热细菌。这是第一次发现具有有机溶剂耐受性的严格嗜热细菌。菌株E13T为兼性厌氧芽孢杆菌,能够在60℃下耐受浓度为13%(V/V)的乙醇。基于一系列生理生化指标、16S rRNA序列分析以及DNA-DN
本文以一株实验室保存的枯草芽孢杆菌YD-1为出发菌株。该菌株的较适碳源为葡萄糖,较适氮源为玉米浆和酵母粉,发酵过程中需要添加的金属离子为Mn2+,在培养基初始pH7.2,37℃,35mL装液量、10h种子、接种量5.7%、180r/min条件下摇床发酵3天,3-羟基丁酮产量最高可达15.60g/L。以YD-1为出发菌株,用紫外线进行诱变,经过初筛和复筛其产量从15.60g/L提高到17.78g/L
随着电子行业的发展,对二次电池中的MH/Ni电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纳米材料具有特异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近年来开始在电池中得到应用。本文选择纳米碳管和纳米氢氧化镍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纳米添加剂在MH/Ni电池中的掺杂效应。 本文首先研究了掺杂碳纳米管储氢合金的电化学性能,所研究的碳纳米管的电化学储氢容量仅为123.0mAh/g(CNT)。掺入碳纳米管对储氢合金电极的容量影响较小,但其电化学性能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