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中心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研究

来源 :华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yan_c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变化研究工作的深入进展,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研究已经成为国际性的重点研究课题,但目前关于行政中心对土地利用变化的辐射研究还少有报道。广州市番禺区地处经济发达的珠江三角洲,是广州市“南拓”的重点。研究番禺区行政中心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过程,对探索城市发展的内涵,优化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是在2004和2008年番禺区土地利用现状图以及自然和社会经济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运用遥感技术、GIS空间分析技术、地统计分析技术以及典型相关分析方法、灰色系统模型,在番禺区土地利用影响因素的驱动力因子分析基础上,揭示了行政中心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过程。本研究的主要成果如下:   (1)总结了行政中心缓冲区范围内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及规律   在番禺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因子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行政中心在其缓冲范围内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得出2004-2008年行政中心0-2500m范围内土地利用总量变化特征及规律。   (2)揭示出行政中心缓冲区范围内各类型土地利用空间变化特征及规律   在中心地理论、圈层结构理论的理论支撑下,应用GIS空间分析技术构建了2004-2008年行政中心0-2500m缓冲范围内的土地利用变化数据库,得出行政中心对其缓冲区范围的土地利用空间分布具有强烈的空间吸引与空间分异效应。缓冲区内建设用地总量迅速增长,用地空间分布趋向于行政中心近距离范围;农业用地和林地总量则不断减少,用地空间分布趋向于行政中心较远距离范围。   (3)基于土地利用变化模型,得出行政中心缓冲区内土地利用新增变化特征及土地利用转移特征,预测出2020土地利用变化趋势   基于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模型、土地利用新增变化模型、土地利用转移变化模型和土地利用变化速度模型,预测出2020年土地利用变化趋势,得出:①行政中心对建设用地的增长有着较大促进作用,建设用地新增速度在行政中心周围呈规律分布。②行政中心对不同地类的转移均有着不同程度的刺激效应。其中对农业用地的转移变化有着较深的影响,对建设用地和其他用地的影响次之,对林地的影响作用较小。③土地利用变化速度在行政中心缓冲区内呈现出“在行政中心缓冲范围内,距离行政越远,土地利用变化速度先上升后维持较高水平”的分布特征。   研究表明行政中心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深远,在目前土地资源相对紧张的状况下有利于发挥土地的最大效益,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区的土地资源科学合理利用,区域社会、经济和生态得到可持续发展。
其他文献
各种自然和人类来源释放到大气中的痕量元素通过大气传输扩散到全球大气中并参与这些元素在不同环境中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近几十年来,格陵兰、南极和山地雪冰中痕量元素记
为了讴歌纪检监察战线的廉政模范 ,展现纪检监察干部的精神风采 ,弘扬时代正气 ,宣传先进典型 ,运城地区纪委、监委于1999年9月举办了纪检监察干部先进事迹演讲大赛。这次大赛的准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因特网的迅速发展,信息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其中最普遍、最主要的信息是数字图像信息。然而数字图像在形成、记录、处理和传输过程中,由于成像
近十年来,随着航天技术、传感器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相关科学的迅猛发展,遥感技术得到了飞速进步。变化信息是研究城市发展的主题,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发展又使得其在城市中的深
党员干部的作风问题 ,是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 ,切实解决这个问题 ,是凝聚民心的关键。今年以来 ,山东章丘市普集镇党委、政府围绕“形象、民心、致富”三大工程的实施 ,组织开
我国盐渍土分布范围很广,新疆、青海、甘肃、宁夏、陕西和内蒙,是我国盐渍土分布广泛的地域。盐渍土不但制约着农牧业的发展,而且对工程建筑的危害也非常大。我国的多年冻土
生态功能区划,是指在分析研究区域生态环境特征与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敏感性空间分异规律的基础上,根据生态环境特征、生态环境敏感性的重要程度在不同地域的差异性和相似性
植被生物量作为碳素的一个重要载体,是描述植被碳素储量和变化的一个重要指标,是碳循环模型的一个重要输入参数。发展植被生物量估测算法,对于更好的研究全球碳循环和生态过
学位
变化环境下的水文水资源研究是当前水文科学的热点问题之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是造成流域水文过程变化的两个主要因素,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加强,人类活
元月20日 ,中共玉林市委召开全市1997—1999年度党史工作总结表彰会。参加会议的有市委副书记宋晓天 ,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刘君 ,市委秘书长、办公室主任黄汉忠 ,离退休老干部代表黎允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