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德彪西印象主义音乐美学思想形成的过程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h2873157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阿希尔·克劳德·德彪西(Achille-Claude-Debussy)是西方音乐史上不可磨灭的神话,开创了现代主义音乐的先河。德彪西的印象主义音乐是整个人类历史赋予音乐领域的使命,是音乐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哲学思潮的变化、象征主义文学的兴起、印象主义绘画的风靡、十九世纪主要音乐美学思想的相互冲击等等这一切加快了德彪西印象主义音乐美学思想形成的脚步。德彪西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具有印象主义美的作品,本文从德彪西印象主义的朦胧、飘逸、梦幻、幽静气氛的音乐美出发,结合他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他个性的经历与创作,将他的一生的创作风格与呈现出来的音乐美,从客观上,将其印象主义音乐美学思想形成分为萌芽(1862-1894年)、形成标志(1894年)、丰富(1894-1905年)和巅峰(1905-1918年)四个过程来探讨。对德彪西印象主义音乐美学思想形成过程中的以下问题进行研究:德彪西的音乐创作的影响因素、德彪西式的音乐形式的创立及其对学院式的音乐传统的突破、德彪西作品中体现的印象主义音乐美、德彪西在印象主义音乐发展史中的地位等。本文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德彪西的印象主义音乐美学思想。第二部分详细阐述德彪西印象主义音乐美学想形成的萌芽和标志两个时期,主要从德彪西初期不满足于学院式的传统教育的表现、其对于音乐的独特见解、当时社会背景的变化、以及对于瓦格纳态度的变化来探讨萌芽时期;从1894年完成的《牧神的午后前奏曲》来探讨德彪西印象主义音乐美学思想形成的标志时期,这部作品打开了德彪西印象主义音乐美的大门。第三部分详尽探讨德彪西印象主义音乐美的丰富与巅峰两个时期,根据德彪西在生活与创作上的体现,主要通过作品《夜曲》、歌剧《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版画集》等来剖析德彪西极具印象主义音乐美的世界的丰富;而在1905年以后,德彪西式的印象主义音乐美已经被广大人们所接受,通过《大海》、《意象》、24首钢琴《前奏曲》等音乐作品体现出来的音乐美来探讨德彪西的音乐美德彪西的印象主义音乐美更为神秘的一面,似乎在告知世人他在音乐领域无尽的追寻着独特的音乐美。最后一部分是对德彪西的历史地位、音乐风格特征、印象主义音乐美的总结。这四个过程都是通过德彪西在不同时期的具体思想体现与创作来贯穿的,而社会上众多的新变化,无一不给德彪西的创作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因此,德彪西印象主义音乐美学思想的形成,不是偶然的,在一定程度上是历史的必然。德彪西的创作彰显出来的印象主义音乐美成为了音乐史上的传奇与神话。
其他文献
19世纪中期,农业推广始于欧洲,并得到迅速发展。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深入发展,借鉴国外农业推广模式的先进经验对促进中国农业推广模式的不断创新、发掘农业推广潜力、加快中国
<正> 如何进一步提高外贸经济效益,有三个方面的关系需要加以妥善地处理。一、创利和创汇的关系实行对外贸易的集中统一和全国统一成本以后,对于外贸企业的扭亏增盈起了显著
<正> 1.镇压提墒 尽早整地施肥,达到临播标准。播种前不再耕翻,减少作业次数,防止水分散失。只镇压耙耱,起到塌实土壤,提升深层水分的作用。 2.覆盖保墒 雨后或浇底墒水后,采
期刊
随着我国商事仲裁的发展,仲裁及司法实践中出现了大量当事人提出仲裁管辖权异议的案件。对于仲裁管辖权异议提出的事由、时限、认定的主体等问题如何处理,引起广泛的争议。同
舒婷和泰戈尔都是中印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事实上,这两位来自不同国度、不同时代作家的创作呈现出某些惊人的相通性:作品中浸润着“爱”的哲学,对人类命运的深切关注和对生命
摘要:当代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栋梁,不仅应该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更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然而,随着近年来社会的快速发展,大学生面临严重的就业压力、
随着经济发达地区城市居民对休闲观光、度假娱乐的要求越来越迫切,怡情山水、回归自然,游览休闲农庄,已成为当今时尚。所以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休闲农庄进入了快速发展时
通过香蒲Typhaangustifolia和灯心草Juncuseffusus人工湿地微生物分布状况的调查,水生植物生长状况的观察,研究了介质、水生植物和微生物三者净化污水的作者,探讨了人工湿地对污
<正> 患者女,18岁。因畏冷、发热2天,伴咽喉疼痛,口干尿黄。查体:T39℃,舌淡红,苔薄黄,脉浮细数。诊断为风热型感冒。治以银翘散加减(银花15g,连翘、牛蒡子、苦桔梗、淡竹叶
文化是一个民族不断延续和繁荣发展的不竭动力。我国城市化建设离不开城市文化和农村文化的交融发展。新生代农民工作为我国城市建设的生力军,其文化权益的保障是城市化和谐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