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现代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中,教育领域也不例外。目前,以互联网技术、多媒体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等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已经全面应用于教学资源的开发、应用、管理和教育教学的所有环节中。作为教学的主体,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直接决定了信息化教学的成效,所以,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手段的训练成为信息时代学习的基础。早在2007年,我国就已经将信息技术课程纳入到中小学阶段基本课程当中。据调查,当前小学课程体系中就有信息技术课程,但只是传授部分基础知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有关信息技术课程不应当仅局限于基础的知识教学,更应当结合当前信息社会的发展形势,不断地为学生提供新的技术知识和工具,发挥“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课程的价值,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化素养。就信息技术课程本身而言,除了进行技术传授,体现其工具价值外,还应当对其社会价值有所体现,使得课程的安排具有现实意义,能够使得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进行广泛的应用与发挥。所以,本课题主要针对“互联网+”时代下信息技术课程的价值进行深入的探讨与研究,对初高中学校所展开的信息技术课程以及学生、教师对该课程的应用进行总结,提出在“互联网+”时代下信息技术课程的应用与价值的体现,并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讨论,以进一步提出优化发展的对策与建议。本课题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阐述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内容、方法、国内外研究动态以及课题应用的价值,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同时也提供了现实依据。第二部分,对互联网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对互联网社会的时代背景和特征进行探讨,用动态的,变化的观点揭示互联网的时代特征具有小众性、通讯性、创新性、透明化等特点。第三部分,通过调查问卷,研究信息技术课程的建设、实施的现状及其存在问题,发现教师的认识、课程体系和理论与实践的脱节三方面的问题较为突出。第四部分,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课程的价值。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工具价值和社会价值及其发展变迁进行了研究,从工具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探讨了价值变化。第五部分,通过问题分析,提出了充实师资队伍、完善课程体系、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等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