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丘陵风沙区生态水源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libb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土丘陵风沙区位居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蒙古高原交汇之处,是独特的荒漠景观区域,生态环境条件脆弱,人地矛盾突出,生态系统退化严重,上世纪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以及资源过度开发利用,导致蒙新高原沙漠带向黄土高原扩展。沙漠与黄土过渡带生态环境恶化,植被退化严重,沙尘暴频发。西北退化生态环境保护、恢复和衍生产业能力提升成为事关国家和地区发展的大事。该地区从上个世纪50年代起成为中国北方土地退化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是中国北方“三农”问题相对突出的地区之一,同时也是“三北”防护林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和保护“母亲河”国家工程区。在这样的区域集成雨养生态修复技术对于构建中国北方生态防线、改善区域生存环境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本研究通过认识黄土丘陵风沙区雨养生态系统保护和恢复过程中的水分平衡及利用规律,探索土壤-植被系统的生态水文过程和生态格局的演变机理,开展探索黄土丘陵风沙区生态植被修复过程中的需水问题研究,促进对土壤水分储量和干旱区植被多途径获取水分的了解,为黄土丘陵风沙区人工生态林生态系统提供水分平衡理论及生态恢复参考标准,促进生态环境恢复与保护,合理利用水资源。在此基础之上分析讨论了黄土丘陵风沙区人工林地荒漠植物的水平衡及生态用水能力。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1.通过对叶-枝水势的测量证实荒漠植物地上部分(以叶为主)能够利有条件地利用大气水汽,并向枝干传输,即“负蒸腾”。揭示了荒漠植物大气水汽吸收传输的过程,积累了非饱和大气湿度条件下荒漠植物大气水汽利用的基础科学认识。不同荒漠植物吸收大气水汽的能力不同,梭梭>柽柳>白刺。荒漠区肉质叶植物更能利用多途径的水,更适应干旱。  2.人工柽柳林地土壤水分随季节呈双峰曲线变化,春季花期及秋末落叶期时土壤水储量最少林地土壤水分在在垂直剖面上表现为,近根土壤水分变化层可分为蒸发层0-40cm、活跃层40-180cm、相对稳定180-200cm;行间土壤水分变化层可分为蒸发层0-40cm、活跃层40-120cm、相对稳定层120-200cm。  3.林地土壤水分主要靠天然降水补充,土壤水分储量年际变化随种植密度由高到低呈亏空-富余-亏空的变化趋势,综合考虑行距-土壤水分储量变化以及冠积-行距关系得出景泰地区合理种植密度为1923株/公顷。
其他文献
该研究的目的就是在广泛的田间试验和理论研究基础上,借鉴国际上有关研究的先进成果,研究开发适合中国华北平原的自然条件和具有自主版权的综合性的作物-土壤系统模型(CropS)
利用青藏高原东南部昌都地区的144条树轮样本计算了一千年长度的Signal-free RCS年表。笔者筛选出144条样本中的部分子样本,以两种方法计算了子年表。其一,利用原始测量值截掉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全球气候变化大背景下,人类活动的干扰加剧了区域生态环境变化。位于石羊河流域下游的民勤绿洲是阻挡风沙进入我国内陆的一道绿色屏障
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冰川普遍退缩,冰川灾害事件逐渐增多,其中冰湖溃决洪水(或泥石流)是主要冰川灾害类型之一,也是灾害分布广、危害严重的冰川灾害类型,因此受到学术界和公众的关
该文研究论述了小城镇发展的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指出了发展小城镇是可持续发展观下区域发展战略的合理选择,是中国特殊国情下区域开发和城化道路的战略抉择.在此基础上,进一
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冰川变化对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影响巨大。为探讨干旱区高海拔地区冰川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本研究利用老虎沟冰川流域2009年完整消融期和2012年部分消融时
面源污染输入是水体磷含量超标及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与点源污染相比,面源污染的发生随机而不连续、机理过程复杂、污染负荷时空分布差异性大,使其监测和控制困难。通过模
土地覆被计算机自动分类总体上分为传统基于像元自动分类和面向对象的自动分类两种。长期以来,很多学者探索出各种方法去挖掘和利用遥感影像中的地物光谱特征,并且取得了丰硕的
黑河流域是我国西北干旱区典型的内陆河流域,生态环境脆弱。如何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遏制生态系统继续退化,促进黑河流域生态、社会与经济可持续发展是目前广泛关注和亟需解决的
四湖地区土地资源动态变化及可持续利用的研究对于保护当地土地资源,掌握最新的土地利用信息,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等均有重要意义.该文运用遥感与地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