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食管癌组织中18-氟脱氧葡萄糖(18F-FDG)的摄取(L/B)和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Ki-67及p53蛋白的关系,并分析L/B与食管癌分期、病灶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对35例食管癌患者术前行18F-FDG符合线路显像,并计算食管癌组织与周围正常食管组织放射性比值(L/B);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5例食管癌组织标本及10例正常食管组织标本中Glut1、Ki-67及p53的表达。结果:行18F-FDG符合线路显像的35例食管癌患者中,食管癌病变部位均见不同程度的异常放射性浓聚影,经病理证实均为原发性食管鳞癌,其中82.9%(29/35)L/B大于2.0(4.86±2.08),其余17.1%(6/35)L/B小于或等于2.0(1.65±0.18)。35例食管癌组织细胞膜均见不同程度的Glut1蛋白染色,染色阳性细胞率为(80.0±19.1)%,10例正常食管组织标本中均无Glut1蛋白染色,正常食管组与食管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1);35例食管癌组织中Ki-67表达阳性细胞率均大于10%;p53表达阳性率为85.7%(30/35);10例正常食管组织中Ki-67阳性细胞率均小于10%,均无p53表达,食管癌组织中Ki-67及p53蛋白表达与正常食管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35例患者的18F-FDG摄取值(L/B)与Glut1蛋白及Ki-67抗原表达呈显著的正相关(r=0.786,P<0.05;r=0.732,P<0.05),L/B与p53蛋白表达无明显相关性(r=0.261,P=0.130)。L/B随患者的肿瘤分级增加而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L/B与肿瘤浸润深度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03),但L/B与有无淋巴结转移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624),对患者的随访结果与L/B进行分析,显示L/B与患者生存率有关(P<0.05)。结论:Glut1、Ki-67和p53在食管癌组织中广泛表达,表达水平与正常食管组织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三者均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有关。食管癌中18F-FDG摄取水平与Glut1和Ki-67的表达有关系,但与p53蛋白的表达无明显的关系,L/B可间接评价食管癌细胞的能量代谢水平及增殖能力。L/B对食管癌患者的临床分期及预后判断有较大的帮助,对原发肿瘤和淋巴结转移的定性诊断价值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