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发行绿色债券的动因及经济后果研究 ——以龙源电力为例

来源 :河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190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破坏、环境恶化、气候变化等问题日益突出。为了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需要促使经济投向绿色环保产业,开发和实施绿色项目。鉴于此,2015年,我国第一次把“绿色金融”纳入国家战略层面;随后,在十九大报告中,我国也明确提出要积极促进绿色金融工具的发展;为进一步推动绿色产业发展,“十四五”时期,更是将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新进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中央各项经济工作会议也多次表示,我国要争取在2030年前达到碳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由此可见,绿色金融在我国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接下来本文将要研究的绿色债券是绿色金融最主要的融资工具之一。小到企业自身而言,发行绿色债券可以丰富企业筹集资金的方式、降低其筹资成本;大到国家整体而言,发展绿色债券等新兴的金融模式,有助于我国经济实现更高质、更高效的转型升级。因此,研究企业发行绿色债券的相关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在对绿色金融和绿色债券相关研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以龙源电力为例,运用案例研究法,主要分析了企业发行绿色债券的动因及其所带来的经济后果。首先,本文介绍了绿色债券的定义、特征以及认定标准,为接下来结合案例进行分析做了铺垫。其次,本文介绍了龙源电力发行绿色债券的背景,并重点分析了企业发行绿色债券的动因,主要包括实现企业战略发展目标、满足企业资金需求、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为企业塑造绿色声誉四个方面。然后,本文采用事件研究法分析企业发行绿色债券的短期市场反应;运用横向对比和纵向对比的方法,选取关键财务指标,对企业发行绿色债券的财务绩效进行分析,并运用EVA分析发行绿色债券前后企业价值的变化;此外,本文还评价了企业发行绿色债券后所带来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经过研究分析本文得出的结论是,一方面,龙源电力发行绿色债券能够为企业的股价和财务带来一定的积极效应;另一方面,龙源电力发行绿色债券能够为社会带来显著的环境效益,从而助力我国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同时也能够带动更多企业加入绿色债券的发行中,从而助力推动我国绿色债券市场的发展。最后,结合龙源电力选择发行绿色债券融资的现状,从企业的角度提出建议,以期能为未来想通过发行绿色债券进行融资的其他企业提供一定的经验借鉴。
其他文献
针对晋城矿区3#煤层顶板地层复杂、高位定向钻孔成孔难的问题,在某矿3109综采工作面开展顶板复杂地层中大直径高位定向钻孔钻进成孔试验研究。提出了增大开孔段倾角、扩大造斜穿层段孔径、增大造斜段弯曲曲率及开分支孔等解决措施,首次在该矿成功施工4个孔深超过500 m、孔径达到φ153 mm的顶板高位定向钻孔。总结形成适用于晋城矿区顶板复杂地层中成孔的关键技术体系,为矿区内其他高瓦斯矿井综采工作面瓦斯治理
拜登总统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中国事务主任杜如松的新著《持久战:中国取代美国秩序的大战略》引发美国内外各界广泛关注。该书基于美国霸权想象构建中国“大战略”,声称中国自冷战结束以来在军事、政治和经济层面采取钝化、建制与全球扩张战略,以便实现所谓取代美国霸权秩序的长期目标。从美国政府尤其是拜登行政当局对华政策的动向来看,该书已成为美国两党政治精英制定对华政策的重要“指南”。评述该书的弊端与不足,不仅有利于
信息技术的全球发展,致信息化对教育的影响越发重要。我国教育部在2011年颁布了关于教育信息化的十年规划,在2017年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教师管理信息化的意见》等,以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大趋势。当前,社会通常以信息化此重要标志来衡量学校现代化与总体实力情况,而教师信息化管理的发展是推动学校信息化管理的核心力量,也是推进教育信息化目标要求的重要支撑及内容。近年来中学教师的信息化管理,出现重投入、轻应用等现
病毒性肺炎是病毒感染侵袭肺实质、间质而引起的肺部炎症性感染性疾病,其感染病原体种类多,临床症状相似,容易误诊,而正确辨析病毒性肺炎分型是科学研究与分类管理的前提。本文对病毒性肺炎的临床特征及ICD-10编码分类进行分析与总结,以期为该病的分类统计及临床科研提供参考。
期刊
目的 通过对病毒性肺炎患者血清标本中的趋化因子和细胞因子进行综合分析,以寻找与疾病进展有关的候选生物标志物。方法 对2019年5月至2020年3月入院的120例年龄≥18岁的病毒性肺炎患者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分为轻/中度组和重度/危重组。收集入院时的血清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λ3干扰素(IFN-λ3)、白细胞介素6(IL-6)、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CX3C型趋化因子配体1
在教学实践基础上,探讨如何在国际中文教育中通过提炼和讲述“中国故事”,做好文化教学,以汉语为桥梁,培养学生的汉语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传播能力,进而促进中国文化的海外传播与交流共享。
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