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难美类运动项目属于典型的主观裁决类竞技体育,以往国内外各大赛事曾引发众多因裁决公正性问题而产生的质疑。本研究将难美类运动项目裁判员的主观裁决过程作为研究对象,对该领域裁判员在执裁工作中的思维过程进行研究,揭示思维过程的内容、普遍规律、心智特点,探究思维过程的运行机制、原理,进一步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问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为难美类运动项目裁判员主观裁决过程的思维类型,各种思维类型出现的时序、频率;对裁判员在真实执裁工作中的裁决产生影响的因素,以及各因素存在的内部关系;裁判员主观裁决思维过程的心智模型;尝试采用心智模型理论对裁决认知现象进行解释,以此探讨模型的应用价值。裁判员主观裁决思维过程的心智模型是本研究最主要的研究内容,模型建立在两个实证研究基础上,即对难美类运动项目裁判员的认知工作分析及影响因子分析研究。通过态势感知和意义建构理论结合实证调研数据,总体采用归纳逻辑的方法构建理论模型。最后通过一个实验室录像裁决测验,对测验结果用所构建的模型理论进行解释,进而探讨该理论模型的应用价值和前景。本研究采用了文献资料法、观察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分析法等常规的科学研究方法,同时运用自然决策研究的认知工作分析方法,其中的有声思维法在探究裁判专家的裁决思维类型过程中起了主要作用,包括了回溯有声思维和同步有声思维两种方法。本研究的另一个重要研究方法,即因子分析方法在探究裁判专家主观裁决过程中的影响因素问题起了主要作用,包括了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本研究的访谈调查对象专家为78人,问卷调查对象为851人次,有声思维调查对象为64人,处理了 388个有声思维片段,分析了 3096个思维单位,录像裁决测验对象为280人,现场参与观察了 8场大型的难美类运动项目竞技比赛,调研地域超过全国6大省份8个不同地区。认知工作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难美类运动项目裁判员的主观裁决类型有7大类,13个小类,7大类分别为表现裁决、比较裁决、印象裁决、条件裁决、述评裁决、打分裁决、偏见裁决。其中表现裁决、比较裁决、打分裁决出现的最多,频率三者依次递减,述评裁决、条件裁决和印象裁决时有出现,偏见裁决很少出现。表现裁决占据了整个裁决思维过程,其次是比较裁决。表现裁决、比较裁决、打分裁决构成了裁决思维的主线;因子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干扰判断、注意范围、首因效应、外形气质、刻板印象5个维度,18个题项的影响因子模型能够很好地解释难美类运动项目裁判员主观裁决过程因子结构,5个因子解释总变异72.408%;难美类运动项目裁判员主观裁决过程心智模型呈现了裁判员对信息感知和理解、比较、评估的主要思维模式,同时模型显示了三种主要思维过程循环往复的特点,以及外部的压力、负荷、时间,内部的干扰判断、首因效应、刻板印象心理效应对裁决过程产生的影响;裁判员裁决心智模型可以用“认知地图”理论进行机制过程的解释,感知和理解、比较、评估等思维过程都是在长时记忆的相关“认知地图”参与下进行的,每一次的裁决思维都有可能成为经验“认知地图”,成为长时记忆存储起来;难美类运动项目裁判员的主观裁决过程心智模型具有实践和应用价值,包括了完善裁判培养机制,从认知角度规范裁决策略,学习专家裁判裁决思维;推进裁判方法科学化发展,统一裁决标准,增强裁判方法的客观性水平;促进运动员训练水平,针对裁判裁决思维制定训练计划;提高比赛公平性,降低各种因素的干扰;减少比赛争议,普及对裁决思维过程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