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体育院校发展的教育生态学研究

来源 :北京体育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nxiaohai1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体育院校作为高等学校的组成部分,建国后尤其在数量及规模上向前大大地推动了国家的高等教育事业。然而,由于体育院校的主体与主体、主体与系统之间以及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或在异化或在退化而未能在关联性、耦合性和适应性上实现“协同演进”,以至于酿成了办学上的定位模糊、目标雷同、特色不特、规模膨胀等学校发展生态失衡危机。有鉴于此,本研究运用文献研究法、专家访谈法、实证分析法等,尝试性地运用教育生态学原理及方法,从平衡理论的层面上针对我国体育院校发展生态平衡与失衡的关系予以了必要的检视、梳理、剖析和阐释,旨在找寻一条有益于我国体育院校发展生态平衡的优化路径,故而拟划为四个部分予以论述之。  第一部分为体育院校发展生态运行。体育院校发展从发育成长到成熟增长的不断自我调节过程,既是其生态因子自身在起作用,又是其生态因子之间在相互发生作用,其中无论哪一个生态因子一旦出现异常或缺损,势必会影响甚或制约体育院校发展生态运行,这与其生态可控性与限制因子定律、生态区域性与生态位原理、生态耐受性与最适度原则等生态属性关联密切;  第二部分为体育院校发展生态透视。体育院校发展的类型结构、区域结构、层次结构等生态结构与其外部生态环境存在着相互推动与制约的互动性,二者之间在物质、知识、信息、人才等方面不停地进行交换活动,而这一活动必须被控制在作为衡量其速度与规模指标及尺度的生态承载力范围之内,如果这一承载力范围被突破,那么体育院校发展生态运行必然会失去平衡;  第三部分为体育院校发展生态危机。体育院校的管理体制与制度环境、快速发展与经费投入、规模扩张与教育质量、生态结构与社会结构、生态区域与生态区域发展之间常常会呈现出不平衡甚或失衡状态,这表明自身的生态因子出现了异常或缺损,才使得原有的生态可控性、生态区域性和生态耐受性遭受破坏而制约了其平衡的生态运行;  第四部分为体育院校发展生态抉择。消解体育院校发展生态危机的生态运行优化路径,既要以科学的生态观为价值取向确立最适度原则去理顺主体与客体之间关系,又要建构主体与客体的协同共生机制以促进主体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还要将限制生态因子转换为非限制生态因子以保障主体生态系统与客体循环的能量流,更要找准适于主体生存的生态位以凸显其办学特色。
其他文献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文化素质教育不但关系到运动员健康成长问题,而且也关系到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问题。长期以来,由于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主要采用“三集中”的业余体
乒乓球是我们的国球,群众基础好,竞技水平高,在国际上的影响大。广州体育学院是华南地区唯一的一所体育专业院校,学科门类齐全,办学时间长,特别是在乒乓球项目上有着优良的传统,新中
警卫无小事,责任大于天,警卫人员的首要职责是保护警卫要人的绝对安全,警卫学专业的学员要经历严格艰苦的训练,才能练就过硬的本领,学员既要参加基本的军事体能训练,又要进行很多实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测量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及数理统计法,筛选出智力残疾人体能指标体系,对其体能水平进行测量和评价。在对智力残疾人所从事的劳动工种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