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世纪下半叶,后殖民主义开始盛行,与后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女权主义等共同成为主要的文学批评话语。维·苏·奈保尔以及萨尔曼·拉什迪,石黑一雄,提摩西·默等当代飞散作家描述了不同文化与价值形态,揭示了飞散群体失落、孤独、以及文化身份认同的尴尬处境,并不同程度地关注了文化身份与种族冲突的根源及影响。在小说《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A House for Mr.Biswas)中,当代印度裔英国作家奈保尔将双重文化身份作为小说主题,展现了那些特立尼达印度移民们游离于不同文化价值形态与民族传统之间所面临的文化认同危机。
本文运用后殖民女性主义理论分析奈保尔的一部经典之作《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从而探讨飞散的印度裔特立尼达女性的生活。该论文通过评析20世纪英国移民作品的创作语境及传统,探讨了奈保尔对飞散创作的意识及其经典之作《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中所映射出的飞散者们的不同境遇。文中重点分析了小说中的三个具有代表性的女性人物,洞察了飞散的三代印度裔特立尼达女性的生活。最后论文指出了作家奈保尔的飞散情结以及三代印度裔特立尼达女性的生活特色。小说中三代飞散的女性除了面临文化身份认同危机以外,还要忍受着性别歧视,以至于她们所承受的痛苦比飞散的男性所承受的更多。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这三代女性的生活特色各有不同。本文认为奈保尔通过《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一书阐明了他对印度裔特立尼达人们文化认同的看法,这些飞散的人们不可能消解自身的无根性,而教育似乎是能解放飞散者特别是这些飞散女性的唯一途径,使她们实现自身的价值,摆脱印度教的约束,最终独立自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