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裂场地上带梁式转换层框支剪力墙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

来源 :长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cer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梁式转换是复杂高层建筑中最常用的转换形式,其传力路径明确、受力机能好,构造简单、施工方便。地裂缝蠕动产生的不均匀沉降对建筑结构安全产生巨大危害。地裂缝主变形区内带转换层结构的研究较少,本文以带梁式转换层框支剪力墙结构为例,研究其在避让距离15-20m内的抗震性能。本文主要工作:(1)采用有限元软件建立转换层位置分别在第2、4、6层3个模型;(2)在一般场地上进行模态分析、振型分解反应谱分析、时程分析和静力弹塑性分析;(3)在地裂场地上不均匀沉降单独作用下分析结构的变形及内力;(4)不均匀沉降、地震作用和恒活载共同作用下研究结构的变形及内力变化规律。研究发现:(1)在一般场地上转换层位置设置越高,结构的周期、侧向位移、层间位移角、基底剪力越大,塑性铰出现越早;(2)转换层在第二、四层的结构各项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转换层在第六层的结构层间位移角超限,需要加强才可以使用;(3)不均匀沉降对层间剪力影响很小,可以忽略不计;(4)地裂缝主形带15-17m内结构的变形及内力由不均匀沉降起控制作用,18-20m内由地震作用起控制作用;(5)与地裂缝距离最近的框支柱和转换梁内力最大,与地裂缝距离最远的框支柱和转换梁内力变化最大;(6)转换层设置在第二层或第四层时避让距离可减小2m,而转换层设置在第六层时避让距离可减小1m。
其他文献
国际上,点支式玻璃幕墙始于20世纪70年代,并以其优美的建筑效果和合理的受力性能在世界各地迅速发展。点支式玻璃幕墙引进到我国较晚,但发展迅猛。目前,我国业已完成的比较著名的
本文提出了弹性地基上周边简支多边形薄板的准格林函数方法,进一步研究和发展了准格林函数方法。  本文首先综述了有限元法、边界元法等数值方法及其优缺点,总结了准格林
在桩基工程实际中,应用最广的是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桩。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是桩基设计中的一个重要参数,单桩竖向静载荷试验是确定其竖向极限承载力的最基本的方法。但是,目前一
1994年的美国的北岭地震和1995阪神地震表明了,在强地震作用下抗弯钢框架的焊接梁柱节点处出现了一系列意想不到的脆性破坏。这个事实引起了人们对焊接抗弯节点这种不良性能
  随着隧道、地铁工程建设的增多,浅埋隧道开挖带来的周围环境影响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桩基础作为一种承载力高、强度大、耐久性好的深基础在现代建筑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 
给水管网优化系统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包括建立管网的物理模型、计算节点流量、分配初始流量、确定初始虚流量、优化计算、绘制管网图及等压线图。本文所研究的通用程序包
本文通过两个大跨度无粘结预应力平板—异形柱(短肢墙)结构试件在低周反复水平荷载作用下的试验,对水平荷载作用下结构的计算模型、内力重分配规律、边梁弯、扭受力、等代框架法
自21世纪数字矿山发展战略提出以来,利用信息技术与三维可视化平台来改变传统产业中的弊端已成为矿业发展和矿山技术研究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要真正实现数字矿山,必需要以建
近年来,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很多原有公路正在进行改建、扩建,以满足高标准的交通需要。然而高标准的线形设计给很多旧桥特别是大量的中小跨径板梁桥的利用带来了较大的麻
为避免在预应力梁分析中由于参数改变而重复编写ANSYS命令流,本文尝试运用C++编写对话框式预应力梁ANSYS命令流自动生成系统,以减少工程分析人员的编程工作量。通过运行本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