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与他者——对林黛玉形象作的一种拉康式解读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oyang_2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楼梦》中的林黛玉的形象随着时代的发展总是被赋予新的含义,不同时代的读者总是用不同的眼光来欣赏,用不同的心灵来感应,用不同的思想来创造新的林黛玉。  用拉康的理论进行对《红楼梦》文本的阐释,是用后现代的思想去阐释一本中国古典小说,为目前的文本阐释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拉康与福柯、阿多尔诺等一起作为二十世纪后半期的思想家受到学术和社会同时关注,他的理论与时代精神之间有一种契合关系。也可以说,他学说的价值在现时的发展和对将来的展望中被接受。  他的思想的核心是围绕着语言、无意识和想象进行的,这使他的精神分析语言学的思想对后现代美学话语的形成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并成为后现代美学的基本理论。正如德里达所说:“任何涉及到符号、语言的讨论,也就涉及到文学、艺术和美学。”所以这篇论文就是从拉康镜像理论的角度来阐释林黛玉这个《红楼梦》中的形象,为林黛玉形象的理解提供一个新的阐释。  拉康的镜像阶段理论是对人的心理发展过程的认识,同样也是人的自我意识生成的理论。  镜像阶段是指自我的结构化,是自己第一次将自身称为“我”的阶段。拉康考察了6-18个月的幼儿。婴儿从出生起到6个月时期,拉康认为这个时期,婴儿开始对于自身躯体和世界产生意识,这是意识从无到有,从零开始的阶段.不过这个时期的婴儿所产生的只是意识的幻象和片断,这些幻象和片断主要是关于婴儿身体本身的,需要指出的是,这个时期的婴儿并不具有完整的认识,是零碎的片段,不能完全形成有机整体的.婴儿的这种早期意识性质处于身体的感觉与认知能力之间.当婴儿进入到6-18个月的时候,这时他从完全从依赖于别人到向自己独立行动转化,他虽然不能够说话和行走,但已经能够坐起来,他与外界事物之间的联系性质也与以前不同.拉康指出,当这个时期的婴儿与别人一起站在镜子面前时,会发生一种常见的现象,婴儿会首次从镜子中辨认出自己的映象,从而变得兴奋起来,他会有种种表现,以表达自己的心情,特别是向自己身旁的大人作出姿势,这是一种自我认证、自我确立的标志.在这个阶段,婴儿首次看到了自己完整的映象。在这之前,儿童对于自我与他人的认识是片断的、零碎的,也是幻想性的,没有得到实质性的认同。唯有这个镜中映象才给了他全面的印象,使他能把昔日破碎的断片连缀成为一个整体,从一个感觉的映象的联合体变成一个经验的、自身成立的身体。在这个突然移位到成熟的戏剧中,幼儿在视觉优势的形象中,首先想象性地纳入了眼前镜中的这个完整的身体的统一性,并把它作为自己的东西。  拉康在镜像理论中勾勒出了自己的人的精神的结构,即由符号秩序、想象秩序和真实构成的三元结构。拉康的三元结构不仅仅是内在于主体的心灵力量,而且是构成人活动的舞台,是贯穿人一生的存在境域。拉康把这个三元结构置于一种差异并置的状态,这三种结构在差异、并置中勾连,但却不会围绕某方面形成整体。它们一起构成了一种错综复杂的拓朴空间,正是在这种关系中,人类的心灵之富有表征的混乱活动能够被考察,只有通过它们形成的作用力场和冲突,“成为人”才能被界定。拉康要通过这种结构描述出一个人的世界,它们的关系和运动能够讲述心灵的全部故事。只是拉康的结构中带有悲剧和最终虚无的色彩。这和红楼梦的结构有相通之处。  对于林黛玉形象的塑造,也就是从这“三元结构”中开始阐释的:  本文将拉康的理论和林黛玉的理论,主要是从以下方面进行考虑:  (一)将林黛玉置于和周围人的关系结构中进行考虑。林黛玉置于大的“他者”支配的大环境中,林黛玉这个艺术形象的确定是在与周围的小的“他者”的关系的折射中确定自我的。林黛玉形象的原型是绛珠仙草,在林黛玉的大观园生活中,可以看出她和周围的环境的种种不协调之处,如何可以看出林黛玉本不与凡人相通的本性“自我”的存在,只有从林黛玉与周围,与贾宝玉,与薛宝钗,与史湘云,与晴雯等等相似点和不同点看出她的“仙草”本性。依拉康的理论,即使是仙草的本性“自我”也是不在场的,任何个体都不可能成为纯粹的、绝对的自我,即使自我是绛珠仙萆也不例外,前世是绛珠仙草的林黛玉,处在他的他者统治下的世界中努力实现的不过是林黛玉主格之“我”的幻想,实际上追寻的是他者的欲望,这个幻想是一种永远的承诺,承诺个体能够重新实现一种协调的和谐之我,但这种承诺是永远不可能实现的,他者始终是他者,林黛玉缺乏的是把他者内在化的心理机制,永远也无法获得内心的和谐统一。林黛玉在追求“是其所是”的过程中实现的却是“是其所不是”,“绛珠仙草”的自我不过是永恒回归源初整体或同一的梦幻,林黛玉实现的只是无尽的迁延和漫游的命运,这导致了林黛玉现实生活的幻灭。黑格尔和马克思关于“异化”的主题被拉康以精神分析的方式改造成人的基本命运和心灵结构。  (二)从林黛玉的个人的心理结构去阐释林黛玉形象。拉康的镜像阶段是初生之自我的微弱表现。拉康赋予镜像以特性:人从镜像开始便陷入“异化”的命运,主体永远与自身处于不一致之中,主格之“我”不知疲倦地倾注与凝结他的镜像之我,而这个镜像之我却是不可被凝固的,倾注于将凝固性引入人的欲望这一变动不居的命运,变成了人的命运。通过拉康理论对人类符号生存化的解释,揭示了林黛玉心灵的裂解,由此开始的追逐镜像迷幻和能指覆盖所指的命运。通过对林黛玉符号秩序、想象秩序和真实三个方面构成的人类存在之境的阐述,赋予林黛玉形象以新的含义。
其他文献
斯多亚哲学给人的整体印象是对共同体的重视和道德实践的强调,以至于其学派名称在西方语言中普遍成为“禁欲主义”的别称。但是,作为晚期斯多亚哲学的代表人物,爱比克泰德的
学位
依照缺陷势垒模型 ,将压敏电阻器视为双向导通的二极管 ,应用半导体理论对低电压情况下的电流 -电压关系数据进行了处理 ,得到了 Sn O2 - Zn O- Nb2 O5压敏材料的势垒电压。
霍克海默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哲学思想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文试图通过对霍克海默不同时期一些文本的解读,梳理他的社会批判思想的内在发
学位
冷战结束以降,西方集团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它们在全球的扩张似乎所向披靡,风头强劲,而美国更是成为拥有世界霸权的超级大国。与此同时,资本流动和工业生产的跨国化推动了资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郁金香又名洋荷花,属多年生草本,性喜凉爽、湿润、向阳、避风的环境。近年我国各大城市开始引种栽培,是春季园林中重要球根花卉。但因青霉腐烂病的发生,不仅造成产量损失,而且影响
我自幼酷爱唱歌,唱歌是我人生最大的快乐。可以说,歌声伴着我成长。这不仅是因为老天钟爱,赋予我能唱的嗓子,更重要的是一种抑制不住的对党炽热的爱。1940年,我出生那年,父亲
试验将PVC聚能管应用于岩巷快掘。首先进行了爆破参数的设计和优化,进行了全断面两边周边眼对比试验,然后进行了全断面控制和非控制爆破对比试验。试验表明,全部周边眼应用聚
本论文对《黄帝内经》的“精气神”生命模型及其临床意义进行了初步研究。首先,论述“精气神”对于生命的意义,揭示《内经》用“精气神”解释生命的起始结构、发展过程、根本统
学位
人本管理思想是当前管理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人本管理要求把“人”作为管理活动的核心,管理工作都要围绕着如何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来展开。墨子的人本管理思想最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