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董事会结构与绩效间动态内生性关系研究——以上市银行为例

来源 :成都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ravehear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90年代以来,蔓延全世界的金融风暴、系统重要性银行的崩盘以及银行业频繁的重组兼并等各类问题的出现,社会各界开始将越来越多的注意力集中在银行的治理水平上,银行业应对金融危机及危机之后的经营方式与发展方向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基于我国商业银行大力优化治理机制的背景下,银行董事会治理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但是,如何设立高效的银行董事会结构,尤其是银行董事会规模及独立性与公司绩效的相关性分析很难达成一致结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很多学者忽视了董事会特征的内生性问题,简言之就是董事会特征影响公司绩效的同时也受到公司绩效的影响,反之亦然。本文基于已有的研究结论和相关的治理理论,提出了董事会结构动态内生性的概念,并将这一概念首次运用到我国银行业,即银行董事会结构(规模与独立性)与银行绩效之间存在着滞后的双向因果关系。
  本文选取中国14家上市银行为研究样本,并将其2008-2012年的相关数据制成面板数据,采用双向交互影响的交叉滞后模型,并同时运用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分析,对于动态生性问题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我国上市银行董事会结构(规模和独立性)与银行绩效之间确实存在着双向滞后影响,也即动态内生性关系。首先,银行董事会结构(包括董事会规模和董事会独立性)与银行公司绩效之间的相关性并不在当期表现出来,而是有一定是滞后性,这主要是因为银行绩效是定期性公布的,董事会构成也通常在一定时期内固定,两者并非严格连续的;另外,银行前期董事会规模、前期董事会独立性均对当期银行绩效有负面的影响,这主要是由于董事会存在最优规模以及政策驱动所造成的;此外,前期银行绩效对当期董事会规模无显著影响,这同样可以用董事会存在最优规模来解释;还有,前期银行绩效对当期董事会独立性无显著影响,这主要是因为为了扭转企业绩效下降趋势,作为一种均衡的博弈结果,会有更多的独立董事加入董事会以加强对经营者的监督。
  本文主要是以动态内生性视角对我国上市银行的董事会治理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究,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有效论证了董事会内生性问题在我国上市银行的存在性和适用性。因此,本文对完善我国银行业董事会治理机制,在理论和实务两个方面都有积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学位
期刊
学位
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金融业与国际日渐接轨的趋势给我国金融行业带来了严峻挑战,提升金融企业价值,增强国际竞争力变得尤为重要。终极控制权与高管激励是影响企业价值的两项重要因素,因此对金融业终极控制权、高管激励与企业价值关系的研究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本文主要致力于解决两个问题:其一,金融业中终极控制权、高管激励会对企业价值产生怎样的影响?其二,不同股权性质条件下终极控制权、高管激励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又
管理层权力理论能解释最优契约理论所不能解释的高管薪酬粘性特征,即企业业绩上升(盈利)时高管薪酬增加的幅度大于企业业绩下降(亏损)时高管薪酬减少的幅度的现象。管理层权力理论认为董事会控制高管薪酬契约设计的能力并不十分强大,董事会与股东的利益并不一致,管理层有足够强的动机运用管理层权力来影响自身的薪酬,进行寻租。高管薪酬粘性的存在会弱化高管薪酬的激励效果,在管理层权力视角下对高管薪酬粘性研究有助于正确
期刊
学位
中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国土面积中六成以上为山地和丘陵所占据。山地区域旅游作为当今世界旅游发展的热点,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而区域旅游空间结构和生态足迹作为旅游发展的基础和判断区域旅游发展可持续性的重要手段,是区域科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也是旅游学研究的重要方向;因此,国内外研究者在对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的构建方面做出了众多详尽的研究,但将两者结合进行研究的很少。而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如何构建、优化区域旅游
学位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