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定价机制研究

来源 :湖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wait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证券市场上,新股发行定价是首次公开发行(IPO)的核心环节,其准确性、合理性,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发行公司的筹资能力和股票在二级市场上的表现,直接影响到证券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IPO定价效率问题影响到发行人、投资银行及投资者三方利益,是证券市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因此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由于不同定价方式在定价的过程中采用的策略不同,所产生的定价效率也是不同的。国外学者研究发现发行人有意的低定价、股份的差别分配、发行人实行价格歧视、非知情投资者参与IPO过程的数量等效率实现机制的合理使用,能够有效地提高IPO定价效率。 随着我国股权分置改革的顺利收官,中国证券市场终于走向市场化道路,提高 IPO 发行定价效率将成为保证市场化改革成果的重要条件。本文的研究目的就在于通过对国外广泛采用的能够提高 IPO 定价效率的发行策略进行详细介绍,设计一个 IPO 最优定价机制模型,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式,比较我国所采用过的几种发行机制的定价效率及发行策略的使用情况,重点研究我国正在采用的累积投标询价制下IPO的定价效率,以及其存在的内在缺陷。 研究结果表明:一、我国目前实行的累积投标询价制,机构存在故意隐瞒真实信息的情况,同时发行人也缺乏信息提取机制,无法获得充分的有效信息,因此是低效率的。二、虽然询价制还存在许多问题,但是与固定市盈率定价方式相比,它是一种更加市场化的发行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还是能够获得一些有关发行的信息,因此其效率仍然要高于固定市盈率定价方式。 在文章的最后,本文还提出了提高我国 IPO 发行定价效率的相关措施,例如创新询价制流程、培育成熟机构投资者、扩大询价对象范围、加大承销商使用“绿鞋”期权的力度、赋予承销商更多的股票分配权利以及取消对机构投资者获配股票的锁定期限制等,旨在为发行人或者投资银行确定发行价格提供相应的政策建议,使其在确定的发行价格时,能够运用相应的措施,更加准确地确定发行价,从而提高整个证券市场的效率。
其他文献
学位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日益融入世界经济及全球产业转移,我国现有经济模式和产业结构将发生重大变革。据了解,在市场发育比较成熟的国家,零售企业数量并不多,单个企业大都拥有相
京津冀地区是我国北方最具活力的经济区域,拥有比较完善的工业体系和比较发达的航空、公路、铁路、通讯等交通、通信方式。而且,自然资源丰富,是我国沿海唯一具备煤、铁等多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总量的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与此同时,我国不同区域间的经济增长速度在原本经济总量差距较大的基础上表现出明显的不平衡,区域间经济发展差距逐渐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