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白叶枯病原菌致病性及其群体遗传多样性研究

来源 :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 中国农业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mashabi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稻白叶枯病(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是影响中国水稻生产的最主要病害之一,明确稻白叶枯病群体遗传结构对抗病育种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研究以传统病理学结合rep-PCR和IS-PCR研究了中国水稻白叶枯病菌的致病性分化及其群体遗传多样性.(1)该研究根据病理学结合rep-PCR、IS-PCR等分子标记测定, 揭示了中国主要稻区水稻白叶枯病的优势病原型随时空而发生变化.(2)鉴定和发现了1个主要来自云南高原地区的爪哇型品种有致病性的新型病原群.(3)筛选出1个适用于分析中国水稻白叶枯病原菌的IS-PCR引物J3.(4)DNA分子标记测定中国病菌群体遗传结构显示中国水稻白叶枯病菌系的指纹相同者遍布中国各稻区,反应与之影响较大的因素-寄主基因的利用比较单一.
其他文献
本研究选用齐319、9801、昌7-2、郑58和Ph6wc5个玉米自交系为试验材料,研究种子分级、播深、密度、去雄叶片数和抽雄前喷施GA等主要栽培因素,对玉米自交系种子活力、出苗及植株生长发育的影响,探讨高活力的分级粒型、适宜的播深、密度、去雄叶片数以及GA浓度,为杂交玉米机械化制种配套农艺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及参数。主要结果如下:1.分级试验中,5个玉米自交系,4-5种分级粒型(大扁、大圆、小扁、小
采用室内PEG模拟干旱条件、网室盆栽人工控水及大田自然干旱相结合的方法造成干旱胁迫条件,对抗旱性不同的冬小麦品种低水势下的胚芽鞘长度及其抗旱机理进行了研究,测定了胚
Massive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 systems combined with beamforming antenna array technologies are expected to play a key role in next-generation wi
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于七月二十九日上午就如何造成宽松、和谐的舆论环境为题,邀请首都部分报纸有关部门负责人举行座谈会。《光明日报》评论部主任陶铠发言说,最近报纸
该文试验以数量遗传分子和分子生物学理论为基础,以供试的73份东北春麦区不同年代小麦品种资源为研究材料,通过数值分析法和小麦醇溶蛋白电泳技术,利用包括表型相关、遗传相
20 0 2年 5月 1 0日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海洋四号”科学考察船从广州黄埔启航 ,赴太平洋进行富钴结壳资源的勘察和多金属结核资源合同区的调查。这一航次是中国大洋勘察开
杂交水稻自推广以来,面积稳步发展,产量不断刷新,为我国粮食增产作出了巨大贡献。水稻白叶枯病和稻瘟病是杂交稻生产中发生最频繁、破坏性最强的两大病害。为了全面了解目前三系
《新闻爱好者》1986年第3期“通讯员园地”专栏里发表了王致君同志的《摄影署名何其多》一文,对某些新闻照片署两三个人的名字提出了批评。我认为:这种批评有一定道理,但也
Our long-term objective is to develop a software toolbox for pre-embodiment design of complex and heterogeneous systems, such as cyber-physical systems. The no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