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之一身,不外气血耶”。五脏各有气血阴阳,肺脏亦不免其外,肺之气血阴阳是肺发挥生理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和动力来源。本文拟从理论和临床两方面对肺血进行一些抛砖引玉的讨论,以冀填补肺系理论和临床的空白,引起同道们的重视和指正。 《素问·经脉别论》记载:“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毛脉合精,行气于府,府精神明,留于四脏,气归于权衡。”这不仅说明了食物精微在体内的输布概况,更指出了肝、心、肺三脏在血液循环中的重要作用。“肺朝百脉”是指百脉皆聚集于肺,肺气行血是其重要的生理功能,为肺血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肺朝百脉不利,临床上可见肺血的病理病证主要有久咳不愈、营养不良等致的肺血虚证;由于寒凝、热灼、痰阻、气滞及气虚等引起的肺血瘀证:由于寒凝、热灼、痰阻、气逆、虚火、气虚所致的肺络损伤血证。 目前对于肺血病证的研究,血瘀阻肺的动物模型和临床试验研究开展的相对较多,关于肺血虚则仅限于理论提出,尚无实验模型及临床研究。同时,由于肺血虚证、肺血瘀证及肺络损伤出血三者之间既可以互相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又可以相互转换,导致难以全面地把握整个肺血病证的演变规律。 本文从肺血的概念、肺血的生理功能、肺血的病理分型、常见的肺血病证四方面对肺血病证作了较为系统的论述。肺血由肺经之血和肺脏之血构成。肺血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它有滋润濡养肺脏的功能,正是有了肺血的滋润濡养,肺气才能正常发挥生理功能。 肺血的病理变化主要有肺血虚证、肺血瘀证、肺络损伤的出血证。肺血虚主要是由于失血过多,新血不及时生成补充;或因脾胃虚弱,饮食营养不足,化生血液的功能减弱或化源不足,而致血液化生障碍;或因久病不愈,慢性消耗等因素而致营血暗耗等。肺血瘀是由于气滞而致血行受阻,或气虚而血运迟缓,或痰浊阻于脉络,或寒邪入血,血寒而凝,或血热入血,煎熬血液等而形成血瘀,停阻肺络而导致肺血瘀证。肺络损伤的出血证多是由于寒凝、热灼、痰阻、气逆、虚火、气虚所致的肺络损伤。就其病因无外乎有外感、内伤、内外合邪等因素。湖北中医学院硕士学位论文就其性质,肺血虚多属虚证,肺血疲和肺络损伤的出血证多属实证或虚实夹杂证。 本文以肺血虚咳嗽证、肺血虚喘证、肺血癖阻咳嗽证、肺血癖阻喘证、肺血疲滞肺胀病证、热伤肺络咯血证、热伤肺络咳血证、痰阻肺络血证、虚火伤络血证、久咳气虚血证等临床上常见的肺血病证为例,就其因机证治进行了简要探讨。以便于在临证时审病求因,调畅肺血,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