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型深水恒流变生物质合成基钻井液体系研究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q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来源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海洋深水油气田开发工程技术》所属课题《深水钻完井工程技术》。论文针对海洋环保要求和深水钻井过程中,常规合成基钻井液在隔水管中由于低温会表现出高粘度、高凝胶强度、高抽汲压力和波动压力,而在井底高温情况下其粘度又会大幅度降低,从而导致井眼清洗效果差、加重剂沉降,还会由于钻屑床的行程而导致井漏和加重剂堵塞等一系列问题,对国外推广使用的恒流变合成基钻井液体系进行调研表明恒流变合成基钻井液体系不仅表现出了优异的井眼清洗能力、悬浮性能、ECD控制能力,更重要的是该体系的流变性不受温度影响,能够不以牺牲钻井液流变性能为代价解决工程问题。国外恒流变合成基钻井液基液主要使用第二代基液气制油,但是国际上气制油仅由壳牌MDS公司独家生产,国内使用依赖于进口。生物质合成基钻井液作为一种来源广泛的新型绿色环保钻井液体系,具有油基钻井液的工程性能优势,同时体系无毒、易于生物降解。论文将针对恒流变合成基钻井液作用机理和存在的问题开展研究和探讨,研究了现有合成基钻井液体系影响恒流变特性因素,提出了改善合成基钻井液恒流变特性措施,以长链不饱和脂肪酸和活性烯类单体为原料研发聚酰胺类流变恒定剂MOCRA,通过环保生物质基液、有机土和降滤失剂及油水比的优选,开发环保型抗200℃的恒流变生物质合成基钻井液体系,以解决深水钻井过程中常规合成基钻井液因其流变性在低温和高温条件下差异大而造成ECD值高、井漏和压力控制难等问题。全文共分为九个章节。第一章介绍了深水钻井面临的主要技术难点以及国内外深水钻井液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论文研究目的和意义,并对国内外恒流变合成基钻井液现状进行调研,最后阐述了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研究目标以及技术路线。第二章通过对现有合成基钻井液体系影响恒流变特性因素研究,包括基液、有机土、降滤失剂、油水比等,分析影响恒流变的关键因素,提出改善合成基钻井液恒流变特性措施。第三章研究钻井液流变参数与ECD的影响规律,提出恒流变的控制指标。第四章通过调研国外流变恒定剂的分子结构特征和作用机理,研制了流变恒定剂MOCRA,并实现工业化生产。第五章通过对有机土、降滤失剂、乳化剂、润湿剂及流变稳定剂加量和种类的筛选,构建了环保型抗200℃恒流变生物质合成基钻井液体系。第六章室内系统评价了环保抗200℃恒流变生物质合成基钻井液不同密度、不同油水比、不同温度和压力条件下的性能,以及抑制水合物能力、储层保护性能和防漏封堵性能。第七章针对目标深水井工程和地层特征开展了恒流变生物质合成基钻井液设计和现场应用。第八章总结了论文研究的主要结论和认识,指出不足以及今后的改进方向。通过对上述问题的研究,论文研究得到主要结论如下:(1)通过对现有合成基钻井液体系影响恒流变特性因素研究,提出了改善合成基钻井液恒流变特性措施。通过1)优选粘度小、且粘度随温度变化小的环保型生物质合成基基液;2)增大体系油水比,以获得更好低温流变性;在保证重晶石不沉降的情况下,尽可能减少有机土加量;3)选择非沥青胶质类降滤失剂,尤其是避免使用低软化点沥青类降滤失剂;使用流变恒定剂。(2)以长链不饱和脂肪酸和活性烯类单体为原料研发出酰胺类流变恒定剂MOCRA,并完成产品中试。MOCRA加入到合成基钻井液体系中,可实现恒流变特性,实现了流变恒定剂的国产化。(3)通过基液、有机土和降滤失剂及油水比的优选,开发了抗200℃的环保型恒流变生物质合成基钻井液体系配方,在建立适用于深水钻井的恒流变钻井液体系的评价方法基础上,评价了开发的恒流变合成基钻井液体系的综合性能,其处理剂加量和基本性能达到国外FR-SBM水平。(4)完成了陵水22-1气田目标井恒流变生物质合成基钻井液设计及现场施工工艺设计,制定了一套适合于深水恒流变合成基钻井液现场施工工艺及维护方案。通过本论文的研究,取得了以下创新成果:(1)研发了流变恒定剂MOCRA依据恒流变实现机理,设计了含有酰胺基活性吸附基团(-CONHR)和长碳链疏水基团、具有两亲性结构特点的温敏聚合物分子结构,进而研发了钻井液流变稳定剂MOCRA,实现了恒流变合成基钻井液关键材料国产化。(2)开发了抗200℃的环保型恒流变生物质合成基钻井液体系HFRS采用生物质特种油为体系基液,该基液具有粘度低、粘温性好、易生物降解的特点,实现了合成基基液的国产化。全部以国产材料构建的抗200℃恒流变生物质合成基钻井液,其处理剂加量及基本性能,达到国外FR-SBM水平。
其他文献
鄂西北地区地处我国中部山区内陆地带,境内崇山峻岭,山川河谷交错,地形地貌与地质条件复杂,存在众多近东西向大型地质构造,主体岩性为浅变质岩。受多期地质构造作用影响,片状岩体具有强度低、松散破碎、完整性差、非均匀性以及各向异性显著等特性,使得公路隧道在开挖过程中,围岩结构易破坏,给隧道工程建设带来了较大困难。因此,开展变质片岩的工程特性研究对片岩区隧道工程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研究与指导意义。本文以十堰至巫
火山岩型铁矿作为我国主要的铁矿床类型之一,具有规模大、品位高的特征,有较高开采价值。陆相火山岩型铁矿主要集中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宁芜-庐枞地区,海相火山岩型铁矿主要分布于新疆的西天山、东天山、阿尔泰等地。西天山阿吾拉勒成矿带的海相火山岩型铁矿不仅近年来找矿取得巨大突破,而且研究工作深入,建立了包括岩浆型(塔尔塔格铁矿)、热液型(智博、查岗诺尔、松湖、备战等铁矿)、热液-沉积型(式可布台铁矿)3种铁
论文以敖包吐勘查区(约80km2)为研究对象和尺度。立足于解决敖包吐矿区范围内深部和外围找矿问题,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成矿机制研究和地、物、化找矿信息提取。聚焦:评价深部斑岩型矿化找矿潜力,对构造控制的脉状矿体进行深部定位预测,评价已知矿体以外地段的找矿潜力。取得的主要认识及成果有:(1)敖包吐矿床已知部分为受断裂控制的热液脉状矿床。成矿作用与晚侏罗世I型花岗质岩石密切相关,成矿硫源来源于深部岩浆,矿
2015年新疆建材勘查总队在新疆昌吉州奇台县北约160km处卡拉麦里地区花岗岩岩体中发现了黄羊山石墨矿床,共圈定8个晶质石墨矿体,探明晶质石墨矿物资源量72.64Mt,达超大型规模。并且,该矿床中90%的石墨呈球粒状构造,球粒直径最高达20cm,世界罕见。与赋存于变质岩中的常见石墨矿床不同,黄羊山矿床是超大型石墨矿床,赋存于花岗岩中,并具有独特的球粒状构造,是国内外较为罕见的石墨矿床类型。该矿床研
浅地表介质往往表现出极强的非均匀性,其内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的变化剧烈且复杂。探地雷达(Ground penetrating radar,GPR)波阻抗反演方法可以获取浅地表介质的物性参数及它们的空间分布信息,从而得到浅地表介质的非均匀性特征。然而,前人的基于层状介质模型的波阻抗反演方法在横向变化剧烈的介质中的反演效果难以令人满意。实际介质中这些空间分布的物性参数的非均匀性是随机变化的,可以用空间自
兴蒙造山带位于西伯利亚板块和华北板块之间的中亚造山带的东南缘,是一条发展历史长、构造岩浆活动复杂的复合造山带,是解决中亚造山带构造演化的关键地区。关于古亚洲洋东南缘的闭合时间、位置和洋陆转换过程一直是争论的焦点,主要反映在对古洋盆重建-蛇绿岩的形成时代、形成环境,以及对晚古生代构造-岩浆作用过程及其反映的大地构造背景认识不统一。蛇绿岩代表了古洋壳的残片,在识别古缝合带和探索古大洋演化史等方面具有重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孕镶金刚石钻头工具提出了新的要求。建筑装修改造及切削加工领域常用的孕镶金刚石钻头在使用过程中,出于对现场环境和人员健康的考虑,要求尽量减少或不使用切削液,造成钻头因热损伤而使用寿命缩短。地质钻探领域,随着常规资源逐渐消耗殆尽,钻探目标正朝着非传统领域迈进,所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同样是孔底高温造成的钻头寿命缩短。上述问题本质上是孕镶金刚石钻头表面微观层面的摩擦磨损问题。自润滑复合材
近年来,铅卤钙钛矿量子点作为一类“明星材料”,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由于其具有载流子扩散长度长、消光系数高和缺陷密度低等优点,在发光二极管(LED)、激光、光电探测器等光电领域呈现出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成为固态照明和显示的新生代材料。但由于其本身结构的不稳定,纳米尺度效应,高表面能等原因,导致该材料对光、热和湿度敏感,稳定性差,在光电应用领域受到限制。通过复合材料设计和降低维度等方式是十分有效的提
早寒武世是全球生物、气候和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关键时期。整个扬子地区在早寒武世期间沉积了一套富有机质页岩,其有机碳含量高,是我国目前页岩气勘探的重要目标层系之一。开展早寒武世富有机质页岩的沉积学研究,不仅能为早寒武世古气候和古环境演变过程恢复提供科学依据,而且能为苏北地区下寒武统页岩气勘探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本文选取江苏盱眙地区最新完钻的XYZ-1井下寒武统碳质页岩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周缘地区野外剖
研究区位于西昆仑和西南天山两个构造带的结合部,两个研究区带分列于其南北两侧,南侧的玛尔坎苏矿带呈近东西向沿着帕米尔北东缘展布,隶属于西昆仑构造带;北侧的吉根成矿区呈北北东向展布,隶属于西南天山构造带。近年来,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简称克州)不断发现晚古生代沉积型锰矿床(点),玛尔坎苏一带有奥尔托喀讷什、玛尔坎土和穆呼等锰矿床,已成为新疆最重要的锰矿带。吉根地区的博索果嫩套、铁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