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毕业生作为即将步入社会,成为劳动力市场的一个重要群体,就业状况影响着劳动力市场的运转和我国经济的发展。近十几年,随着大学生扩招、劳动力市场结构转换以及2008年金融危机的侵袭,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凸显。供求不均衡、质量不均衡、冷热不均衡等现象困扰着大学生就业。供求不均衡主要为大学生就业大军的供给量远超过劳动力市场的需求量。质量不均衡是毕业生的自身素质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形成毕业生数量多质量不高的局面。冷热不均衡源于专业设置不合理,热门专业供给少冷门专业供给多的不协调状况。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越来越多地引起社会的重视,很多学者已经在这方面做出了深入的分析。但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远远不至于此,就目前情况看,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还在继续,至少在短期内得不到有效的解决。深究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主要有社会因素、经济因素和主观因素三个方面,在这三个因素中,经济因素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时间最长,范围最广,影响力也最大。本文从财政支出这一经济因素出发,通过IS-LM模型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浅析财政支出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本文从财政支出这个经济因素出发,基于IS-LM理论的指导,运用1990年到2010年的财政支出和大学生就业数据,通过Granger因果检验分析财政支出与大学生就业的因果关系。全文共分6章阐述这一问题,第一章引言简单叙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第二章文献综述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第三章对国内外促进就业的财政政策进行了分类。第四章概括了我国对女性就业政策的转变及我国女大学生就业现状。第五章从IS-LM模型的角度出发,阐述了财政政策中财政支出和税收对就业的影响。第六章通过单位根检验以及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定性分析财政支出与大学生就业之间的因果关系,发现两者之间存在长期相互影响的均衡关系,进而通过最小二乘法对两者之间的关系做了定量分析。结果显示:财政支出与大学生就业人数之问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因果关系,当财政增加一个单位时,就业增加0.0056个单位;当就业人数增加1个单位时,财政支出增加170.4638个单位。并且,财政政策对大学生就业人数的影响滞后时间为2年,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是长期均衡的。就业是民生之本;大学生就业是有关整个劳动力市场健康稳健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大学生毕业生人数多,尤其近年来数量急剧增长,该问题不容忽视。另外,大学毕业生初入劳动力市场,其自身素质与社会需求有很大的差距,完成从学生到社会人的转变需要各方面的努力。因此,从大学生自身和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角度出发,研究大学生就业问题意义重大。本文从财政支出方面探究宏观政策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也为其他学者研究大学生就业难提供了一定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