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商业银行内部客户信用评级的构建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grsr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4年是中国金融业改革的重要一年,在这一年里发生了铁本事件、周正毅案、德隆事件和中航油事件。这些事件使中国的金融业蒙受了巨大的损失。如何有效识别、防范金融风险是中国银行业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作为银行控制风险的主要环节之一,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客户信用评级体系急待建立和完善。 本文先从信用的起源开始,阐述了信用评级的经济学含义、信用缺乏造成的危害。再从银行的角度,分析了目前国有商业银行内部客户信用评级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针对国有商业银行内部客户信用评级存在的问题,本文作者结合银行内部信用评级的有关理论,详细地分析了评级体系所必须的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并以批发零售业为例,尝试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客户信用评级指标体系。该体系主要从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综合能力、履约情况及发展能力和潜力等方面对客户的信用状况进行评价。各评价方面下设若干量化指标或非量化指标,由此构成一个完整的信用评级指标体系。 本文提出的评级体系有三个特点:第一,重视现金流分析。充分的现金流量是受评对象偿还到期债务的根本保证,是分析企业未来偿债能力的核心因素。因此,评级体系中加入了对现金流量充足性的分析和预测,确实让评级结果反映受评对象未来的真实偿债能力。 第二,重视行业分析。受评对象所处行业及在该行业中的地位,是影响其信用风险的重要因素。因此,评级体系中加入了大量的行业分析,使评级结果体现行业的不同特点,也使评级结果在不同行业之间有较强的可比性。 第三,重视评级结果的校验和运用。建议根据历史数据资料,对不同信用级别的实际违约率和损失程度,进行统计分析。由此来检验评级标准和评级结果准确性。另外,强调将信用评级结果运用到授信业务授权管理、客户准入和退出管理、授信审批决策、授信定价和授信资产风险分析中,真正使信用评级发挥应有的作用。
其他文献
本文对我国已有的商业银行制度演化的动因、方式等进行深刻的探索、反思与总结,以探求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商业银行制度.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制度演变过程中体现的转轨性、
  我国高等教育打破政府行政垄断,走产业化发展道路是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要求,但这不意味着政府对于高等教育监管职能的丧失。  本文以高等
本文对我国金融不良资产的处置现状进行了系统地分析,并阐述了国外在金融不良资产处置中的经验和教训.在处置不良资产过程中,不良资产如何定价是目前资产管理公司面临的难题.
本文从分析国外及我国电信普遍服务情况入手,进而探讨适合我国电信普遍服务的实施机制。  本论文共分六章。第一章介绍了电信普遍服务的概念、原则、内容和实施普遍服务政策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家庭都选择了只养一个孩子,形成了独生子女众星拱月般的地位。然而,这种一家人养一个孩子却给孩子带来了身体健康的问题,调查显示,青少年的健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