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珠江桥”牌创立于1953年,服务于新中国出口创汇战略。创立之初,国内并无知识产权相关的法律和相关的意识,但海外市场已有相关的法律要求和市场要求,所以其初诞之日就是国内计划经济与国外市场经济的混合体。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随着国家外贸经营体制的改革,其计划与市场之间生而俱有的矛盾日益曝露,并引发了几场较大规模、有较大影响力的商标、版权纠纷、诉讼。本文精心选取“珠江桥”牌知识产权保护过程中的六个代表性案例,清晰地描述案例发生的背景、经过,深刻地分析案例的成因并指出其发展变化的趋势。通过对六个“珠江桥”案例的实证性研究以及六个国内外同类案例带给我们的启示,结合本企业未来发展的实际情况,本文提出了保护本企业知识产权的对策与措施。
本文的研究最后归纳出四点结论:
(1)“珠江桥”牌完全是因为新中国的出口创汇需要而诞生,体现当时的国家意志,带有中央集权的高度计划经济特征。
(2)依法及时确认和完善知识产权权属是保护知识产权的基础。
(3)利用发达国家成熟的知识产权制度保护自身的知识产权权益。
(4)只有不断地完善和发展,才能更好地保护知识产权。
在现今的国际、国内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内,要善解决“珠江桥”这类“老字号”品牌复杂的历史遗留问题,从全球化视野、立足于这些“老字号”的发展,对其知识产权保护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指导作用,也能给予那些仍在当今的市场经济环境中,为生存和发展而奋力拼搏的此类外贸“老字号”一此启示和借鉴。
本文的新颖之处在于:
(1)用后建立或完善的法律、法规来评判以前形成的客观事实。“珠江桥”等一批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出口导向的“老品牌”在我国相关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法规建立以前就已经存在多年,在实践中,如何用今天的法律、法规来解决以前设立的品牌的知识产权纠纷极具挑战性。
(2)在不同法律体系中,成功处理跨国知识产权(商标、版权)纠纷并进行有效知识产权保护。“珠江桥”等一批出口导向的“老品牌”在全球许多国家、地区注册多年,而各国、各地区的相关法律不尽相同。于是,在不同法律体系中,成功处理跨国、跨地区知识产权纠纷并有效保护知识产权需要创新的智慧。
(3)从未来的视野考虑保护和发展这些计划经济形成的“老”名牌。“珠江桥”等一批出口导向的“老品牌”诞生于新中国建立之初的高度计划经济环境中,在当今的全球市场经济环境中生存和发展,必然伴有天生的不适应性。如何从未来发展的角度考虑保护这些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老品牌”亦只能通过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