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什市城市化居民维吾尔族人群语言生活调查研究——以夏马勒巴格镇为例

来源 :新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stscst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是人类独有的,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展现着一个民族的重要特征。维吾尔语作为维吾尔族的交际语言,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接触了很多语言并在相互影响,吸收了不同语言的各种特点,丰富并完善自己。语言对人类来说是一个共同的财富。但是由于在年龄、职业、性别等方面的差异,一种语言在社交群体的语言使用方面会出现一些区别性特征。  翻阅历史书籍,我们可以发现,喀什作为当时的维吾尔族人群的文明基地,走在科学界前头,支持人们掌握多种语言,人们也主动的去学习第二语言____阿拉伯语,波斯语,甚至从当中借过好多词汇。在双语教育日益推广的今天,好多人都很乐意地开始学第二语言—汉语,深深地认识到学习汉语的重要性,甚至也开始从汉语中借鉴词汇。汉语学习跨越学校的学习,或多或少进入到家庭里面。年轻人,中年人由于各种需要在家庭里面观看汉语电影,甚至有些中小学生在家庭里头用汉语聊天,以此来提高自己的汉语水平,人工打造语言学习的环境。通过调查喀什市夏马勒巴格镇的语言生活,可以了解到喀什市维吾尔族人群的语言态度和语言使用状况,倾听维吾尔族人群的心声,了解他们对全国通用语言汉语的想法,为有关政府部门为了搞好双语教学制定各种规章制度,采取措施给予一定的帮助。这次调查的地点虽然是喀什市的一个镇,但这也可以代表喀什市,南疆维吾尔族人群的语言生活。  本文以维吾尔族人群作为调查对象,采用实地调查,问卷调查和专访等形式,跟当地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不同性别的调查对象做了详细访谈并且对他们家庭内部,社会交际场合的语言使用、语言态度及语言能力进行调查研究分析。  夏马勒巴格镇是一个以维吾尔族为主的地方,这里有维吾尔、汉、乌孜别克等民族,其中维吾尔占85%。这里的人最先学会的语言是维吾尔语,而且都能够熟练地掌握维吾尔语,在家庭内部,社会场合最常使用维吾尔语。大多数年龄大一点的人以为自己的母语维吾尔语对自己来说比较重要,而且觉得在今后的社会交际中对后代来说汉语很重要,并且希望自己的子孙后代接受维汉相结合的双语教育。居民们对不同语言的主观上的评价,行为倾向以及实际行为并不太一致。他们迫切的希望自己的孩子学好汉语,做一个能够讲出好几种语言的多语人。
其他文献
期刊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期刊
期刊
中共漳州市委党史研究室和漳州市档案局(馆)联合编著的《中国共产党漳州市历次代表大会资料》一书于近日正式出版。全书共收入新中国成立以来漳州市9次党代会和龙溪地区第一
察合台文契约文书作为文件性史料,直接记录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它是最为可信的、非常重要的历史文献。但是到目前为此任何历史性文献都对该语言甚至该民族都有着
十七年文学因特殊的政治背景和历史环境而形成了特有的叙述模式,从作品内容、生产机制到流通途径无不印上了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在被称作“红色文学”的十七年文学中,革命自传
可视化语言技术比一维文本语言在描述软件组成方面具有优越性.由于图表和图形概念在系统建模中的广泛使用,可视化语言可以应用于需求分析、设计、测试和维护等软件开发的各个
赛缪尔·泰勒·柯勒律治(Samuel Taylor Coleridge)(1772-1834),英国诗人,文学评论家,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文艺思潮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一生诗歌创作数量不多,仅《古舟子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