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经辨证诊疗模式的构建及其针药结合的临床应用

来源 :广州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8次 | 上传用户:a575568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临床医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对疾病进行诊断,然后根据诊断结果进行治疗。因此正确的诊断是使治疗产生效果的前提。在长期的医疗活动过程中,历代医家积累了丰富的诊断疾病的经验,形成了我国特有的完整的诊病体系,即四诊(望诊、闻诊、问诊、切诊)和辨证,从而建立了中医诊断学这门学科。至古至今,中医诊断学一直在临床上发挥着作用。中医对疾病情况进行判断,可分“辨病”与“辨证”两个方面。鉴于辨证是中医学的独特之处与精华所在,为临床各科诊断疾病时普遍使用的方法,因此,本论文是在辨证方法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中医诊断治疗模式的尝试性探索。在长期的医疗实践过程中,古代医家创造了多种辨证方法,如八纲辨证、经络辨证、脏腑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及气血津液辨证等。这些辨证方法,从不同的方面总结了认识疾病症候的规律。他们各有特点,在诊断证候时各有侧重,但又相互联系补充。其中,八纲辨证用于确定疾病性质;经络脏腑辨证能够落实病变部位;六经辨证是系统的疾病诊断方法;卫气营血辨证及三焦辨证,则用于诊断外感热病;气血津液辨证则是分析人体生理功能与水液、营养物质等的异常变化。目的:本论文的目的是通过整理四种主要的辨证方法(八纲辨证、经络辨证、脏腑辨证和六经辨证),研究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在疾病诊疗中的作用,尝试建立一套实用的中医诊断治疗模式(简称“诊疗模式”)。方法:本论文前半部分采用文献研究方法,对中医辨证论治的相关内容进行了详细的整理归纳。论文的后半部分在中医辨证论治方法的基础研究上,通过纵向横向比对,以六经辨证(即“三阴三阳”辨证)体系为经,具体的病证为纬,通过整合八纲辨证、经络脏腑辨证来构建中医的诊断治疗模式。内容:论文的主体分为六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中医辨证论治的源流,并简单的介绍了四种辨证论治方法。辨证论治是中医学之精髓,辨证论治诸法各具特点,运用各有侧重,但就学术渊源及理论内容而论,经络辨证是基础,脏腑辨证是核心,八纲辨证是纲纪,而六经辨证在临床中应用广泛且疗效显着。第二部分详细论述六经辨证方法。结合文献对六经辨证进行了源流等详细的研究,六经辨证实际上更应该称为“三阴三阳”辨证,只是后人已经习惯于“六经辨证”的叫法,但在临床应用中应该将“六经辨证”回归到“三阴三阳”辨证,这样才能更合理、更贴切地理解张仲景《伤寒论》中的“六经辨证”体系,才能更深刻的认识到六经辨证(即“三阴三阳”辨证体系)不仅是伤寒外感的辨证方法,也是内科杂病的辨证体系,这也是完成针药结合诊疗模式的思想基础。第三部分比较了四种辨证方法的相互关系:八纲辨证和六经辨证方法都源于《伤寒论》,经络脏腑辨证方法也是《伤寒论》的辨证基础,八纲辨证是整个中医辨证的总纲,是中医诊断治疗的方向,而经络脏腑辨证在临床中可操作性强。而六经辨证(即“三阴三阳”辨证)和八纲、经络脏腑辨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六经辨证体系是可以统筹、整合八纲、经络脏腑辨证来高效、准确地进行中医诊断治疗的。第四部是在前三章的基础上,进行六经辨证(“三阴三阳”)诊疗模式的构建,六经辨证诊疗模式是以《伤寒论》为基础,整合八纲辨证、经络脏腑辨证,通过六经辨证(即“三阴三阳”辨证)体系来统领各种辨证方法来实现中医的全面、系统的诊断治疗。在六经辨证(“三阴三阳”辨证)诊疗模式体系中,通过《伤寒论》原文提取太阳病、少阳病、阳明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的诊断要素,并且制作了六经辨证问诊单来实现有效、全面、准确的中医诊断治疗模式。第五部分是通过前面构建的六经辨证(即“三阴三阳”辨证)诊疗模式和对应病证的针灸治疗相结合,完成了以“三阴三阳”为框架的中医针药结合诊断治疗模式(简称“针药诊模”)可行性研究,该诊疗模式通过“六经”问诊单,在临床上能够高效、准确地完成中医的诊断治疗。本论文还对六经(“三阴三阳”)辨证诊疗模式中所选用的所有腧穴进行了统计分析,统计结果有以下两点值得思考:十二经络虽然不能等同于“三阴三阳”辨证体系中的“六经”,但是二者在六经辨证诊疗模式中,不论是诊断还是治疗都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对六经整体取穴情况的统计,可以看出在《伤寒论》六经辨证(即“三阴三阳”辨证)体系中,针灸治疗多取足太阳膀胱经、任脉、足阳明胃经、足少阴肾经和足太阴脾经上的穴位,因此通过《伤寒论》“六经”(即“三阴三阳”)辨证诊疗模式的构建,本文也提出了中医诊断治疗预防疾病的思想即:“防外感,护脾胃,固肾气,调情志”。本论文的最后部分介绍了六经(“三阴三阳”)辨证诊疗模式在临床中的实际应用,并且给出了临床应用中的几点体会:“知常察变”;“通阳能扶阳,清肠才滋阴;通阳阳自发,清肠阴自足”;“实则阳明,虚则太阴”,“实则太阳,虚则少阴”、“病愈防外感”,期望有助于临床诊断治疗。成果:本论文的主要成果有以下四点:完成了中医辨证方法(主要是八纲辨证、经络辨证、脏腑辨证、六经辨证)的系统研究和综合归纳;尝试性的构建综合八纲、经络脏腑辨证的六经(即“三阴三阳”)辨证的诊疗模式;给出了六经辨证诊疗模式的针药结合模式并且根据统计学结果提出了中医诊断治疗疾病的重要思想;最后对六经辨证诊疗模式进行了临床实践。结论:本论文完成了六经(“三阴三阳”)辨证诊疗模式及针药结合模式的构建,并给出了该诊疗模式的临床应用,虽然几则病案比较简单,但是可以展望针药结合六经(“三阴三阳”)辨证诊疗模式在临床中将会有广阔的应用空间。该诊疗模式还存在很多不足,希望在以后的临床实践中不断地完善。
其他文献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正>日前,由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同济大学、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东南大学、江苏交通科学研究院等10家单位联合承担的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沥青路面设计指标和参
为积极应对当前突出的健康问题,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努力使群众不生病、少生病,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健康寿命。以较低成本取得较高的健康绩效,解决当前的健康问题,落实健康中国战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效果。方法:108例患者随机分中西医结合组及西医组各54例,西医组进行抗凝、抗血小板聚集及溶栓治疗,中西医结合组
21世纪是信息时代,从宏观角度上看,我们可以预测到信息时代的某些发展趋势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并且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全球经济模
目的总结并归纳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挑选100份进行血常规检查的血样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样本的挑选时间为2017年6月-2018年3月,并对100份样本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目的:观察抗病毒合剂治疗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疗效。方法:将41例巨细胞病毒IgG阳性、分泌物和(或)尿液每毫升HCMV-DNA〉1.0&#215;103拷贝的患者采用抗病毒合剂治疗4周,观察并分析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