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种功能多样性是以物种功能特征为基础。和传统的物种多样性不同,功能多样性考虑了群落中物种性状的分布和差异。功能多样性用性状描述生态系统功能的多样化,它将有机体和生态系统功能连接起来,是对生态系统过程的反映。由于研究难度较大,目前国内功能多样性研究仅局限于陆生植被生态系统,水生生态实际尚未展开。本文以浙江省钱塘江中游流域为研究地域,选择80个采样点,开展水生昆虫生物学性状及其功能多样性对土地利用变化响应研究。采用两种不同类型的功能性状——连续型和二进制型,两种不同的量化手段——定量和定性,构建了两类物种-性状数据表,并以此为基础,计算出相应的功能多样性指数。旨在比较和说明城镇化土地利用造成水生昆虫群落生物学性状组成和功能多样性指数的差异。选择11个连续型生物性状,反映水生昆虫的生活史、对外界的抵抗力和生理特征等方面,采用“模糊编码”对性状进行定量量化,应用目前国际上通用的技术和方法(fourth-corner statistic),将生物性状-物种组成-环境因子三者间的关系进行整合,以期探究功能多样性与人类干扰而引起的生境变化及生物群落变异的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发现,随着水体化学和生境质量的下降,部分生物学性状的变化与预期的吻合,比如最大个体长度逐渐下降,呼吸方式从以鳃呼吸为主转变为以表皮呼吸为主,以及掘穴者数量显著增加。而功能多样性的变化也和预期的一致,即参照点的功能多样性指数(Rao值)显著高于干扰点(p<0.001)。选择8个二进制型生物性状,反映水生昆虫的生活习性、生理特征等属性,先按照其对应编码进行标记,后采用“0-1”打分进行定量量化,计算并比较生境不同物种的性状频率和功能多样性指数的变化差异。结果显示,干扰溪流与参照溪流相比,捕食者逐渐消失;有机体的运动和驱散能力普遍较差,挖掘能力和耐受能力变强;呼吸方式随溶解氧的变化转为体壁呼吸为主;食性方式变单一,以集食者为主;依赖的底质类型异质化程度下降,以沉积型为主。多数功能多样性指数显著下降,反映出物种丰富度下降后,生物占据的生态位数量也在下降,pearson相关性的检验的结果验证了功能多样性指数代表了功能空间的3个不同方面,这3个类别彼此相互独立,因此,不同类别功能多样性指数的下降代表了干扰溪流功能多样性整体下降。以上结果皆说明人类活动引起的土地利用变化导致溪流水质和栖境质量下降,引起群落的变异和对生物性状组成的筛选,最终导致水生昆虫群落功能多样性的改变。生物性状及功能多样性是未来评价生态健康的潜在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