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云金芽胞杆菌的两类S-层蛋白共存于S-层和伴胞内涵体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zwj_100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筛选了伴胞晶体组成为S-层蛋白的菌株,从约20株菌株中得到了除CTC菌株之外的4株苏云金芽胞杆菌菌株B22,I13,H67和BMB1152,并且将这类菌株称为PICS菌株(strains whose parasporal inclusions consist of S-layer protein)。我们从这4株PICS菌株中克隆到8个典型的S.层蛋白基因,这些菌株的每个基因组都包含两个毗邻的S-层蛋白基因。遗传进化树分析表明这些S-层蛋白在进化树上位于两个大的分支,我们分别称为SLP1s和SLP2s。我们对菌株CTC和BMB1152的两类S-层蛋白进行了研究,Western blot以及免疫荧光显微镜实验证明SLP1s和SLP2s都是S-层的组成成分,只是呈现两种表型,即CTC菌株的两个S-层蛋白在对数生长期和稳定期都表达形成一致的S-层;而BMB1152则在对数期主要由SLP1形成S-层,进入稳定期时则刚好相反,主要由SLP2形成S-层。对菌株CTC和BMB1152伴胞内涵体的免疫荧光显微镜检测证明在CTC和BMB1152菌株中,SLP1s和SLP2s都是伴胞内涵体的组成成分,这说明两类S-层蛋白都存在于伴胞内涵体。另外,我们将来自CTC和BMB1152的4个S-层蛋白基因在无晶体突变菌株BMB171进行异源表达,结果表明它们都能形成伴胞内涵体。以上这些结果表明,PICS菌株在苏云金芽胞杆菌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它们的S-层蛋白基因在遗传进化树上分为两类,两类S-层蛋白共存于S-层和伴胞内涵体,两类S-层蛋白基因异源表达亦能形成伴胞内涵体。   苏云金芽胞杆菌幕虫亚种YBT-020被发现含有两种类型的伴胞晶体,一种与芽胞粘连,已知是由位于质粒上的cry26和cry28基因编码;另一种则是游离在芽胞外面,其组成成分尚不清楚。BMB1152是苏云金芽胞杆菌幕虫亚种YBT-020消除质粒的衍生菌株,该菌株不含有Cry蛋白组成的伴胞晶体,已知它的游离晶体成分是S-层蛋白,由此我们推测野生菌株YBT-020的游离晶体很可能是S-层蛋白,则在YBT-020中就会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类型的伴胞内涵体,那么他们的共存是否会对S-层蛋白的表达产生影响?为了研究YBT-020中游离晶体的组成以及两种伴胞晶体共存于苏云金芽胞杆菌对于S-层蛋白的表达和调控的影响,我们同时研究和比较了YBT-020和其缺失Cry晶体而仅包含S-层蛋白晶体的衍生菌株BMB1152的S-层蛋白表达情况。Western blot结果表明在YBT-020中存在两个S-层蛋白,但是由S-层蛋白组成的游离伴胞内涵体较其衍生菌株BMB1152不稳定。对三株菌株YBT-020和BMB1152(YBT-020无质粒突变株)以及BMB1151(YBT-020仅缺失cry26所在质粒pBMB26)芽胞期的S-层蛋白进行了SDS-PAGE检测,结果表明在YBT-020中100 kDa的S-层蛋白的表达量相当低,而在突变株BMB1151和BMB1152中则大量表达,表明该蛋白的表达与cry26基因所在的质粒(pBMB26)相关,该质粒上可能存在着某些负调控因子影响着着S-层蛋白的表达。综合以上的研究结果表明,在YBT-020中,由cry基因和slp基因编码的两种类型的伴胞晶体同时存在,前者形成粘连型,后者形成游离型。在芽胞期两个S-层蛋白均表达但是都不稳定易降解,此时S-层蛋白的表达受到YBT-020中的质粒pBMB26的负调控。
其他文献
为了处理难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制备了形稳性阳极(DSA)与介孔碳/PTFE气体扩散阴极。探索了阴阳极协同作用处理有机污染物的可行性,研究结果如下:(1)制备了聚乙二醇(PEG)改性Ti/Sb-SnO2/PEG-PbO2电极,分别用线性伏安扫描(LSV)、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计时电流、电极加速寿命等方法对电极性能进行了表征,并以邻甲酚为目标污染物,考察了PEG改性PbO2电极的
蒽醌型酸性染料是一类重要的酸性染料。C.I.酸性蓝25(1-氨基-4-苯氨基-2-葸醌磺酸)色泽蓝艳,各项染料牢度较好,主要用于毛纺、蚕丝、锦纶及混纺织物的染色和印花。还可用于皮
静电纺丝虽然拥有相当长的历史以及在组织工程领域将近30年的研究发展,但直到最近5-10年的时间里才被有效运用于组织工程和药物缓释领域。静电纺丝作为一种潜在的、具有良好
超级电容器具有较高的功率密度,较长的循环寿命和较短的充电过程,使其作为能源储备器件,具有较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巨大的商业价值。煤基活性炭是应用较广泛的电极材料。本文采用低污染的制备工艺手段去探究适合工业生产的双电层电容器的煤基活性炭电极材料,以满足超级电容器的应用。本论文以太西无烟煤为原料,通过成型和炭化后,分别使用CO_2和水蒸气两种活化方式进行物理活化制得柱状活性炭,然后选用物理活化后性能较好的柱
学位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在微生物生态学以及环境微生物学研究领域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这一广泛应用同时也加快了新兴学科宏基因组学的产生和迅速发展。宏基因组学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