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河三角洲地区蕴含丰富的石油资源和盐卤资源,依托资源优势,以及按照国务院《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和山东省政府“两区一圈一带”发展战略,黄河三角洲的开发建设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和省重点发展战略,重化工项目将成为这一区域的增长极,然而传统石化行业资源利用率低、污染物排放量大和毒性大,加之产业的集聚,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日益严重,制约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如何走出一条绿色、高效、无污染的生态化发展道路,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综上所述,对黄河三角洲石化园区产业集群的生态化发展研究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本研究以滨州市城东高科技化工项目集中区为例,对黄河三角洲石化园区产业集群生态化发展进行了研究。通过对该产业集群资源和关键元素代谢分析,能源消耗、水资源利用以及三废排放情况分析,揭示制约石化园区的资源、环境瓶颈问题,探讨构建以石化行业为主导的生态产业链和评价指标体系的方法,建立产业集群生态化发展综合评价模型,得到如下主要结论: (1)分析滨州市城东高科技化工项目集中区发展现状 根据实地调研和查阅相关资料,开展了对该产业集群发展现状的研究。通过资源代谢分析,将原材料消耗指标、能源消耗指标、废弃物产生指标与行业标准清洁生产指标标准值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为:原材料利用指标较高,氯、碳、钙等元素得到充分循环利用,但仍存在部分不足,比如部分装置的原料加工损失率较高;能源利用结构合理,消耗指标均达到清洁生产三级标准,但距国际先进水平仍有一定差距,存在较大的加工损耗;水资源利用方面,常减压装置和焦化装置的新鲜水用量较高,还需进一步挖掘节水潜力;三废排放总体达标,但达到的标准较低。 (2)构建滨州市城东高科技化工项目集中生态产业链 盐卤化工系统中环氧丙烷装置使用石油化工系统产生的丙烯作为生产环氧丙烷的原材料;石油化工系统中加氢脱酸装置使用盐卤化工系统产生的氢气作为汽油柴油深加工的原材料,两大系统通过资源的相互利用,使石油化工和盐卤化工两大产业链横向耦合起来,形成以盐卤化工和石油化工为核心的生态产业链网。该生态产业链网以石油化工、盐卤化工、热电联产、资源供给及环境综合处理五大子系统为框架,以原油-炼油-建材生态链、原盐-电解-氯乙烯-聚氯乙烯塑料-建筑砖生态链、电石-乙炔-环氧丙烷-二氯丙烷-油田助剂生态链三条生态链为基础,形成了该产业集群的工业生态系统 (3)构建黄河三角洲石化园区产业集群生态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运用“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采用目的树方法设计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关联分析筛选确定具体指标。构建由目标层、准则层、要素层和指标层4个层次组成的石化园区产业集群生态化发展指标体系,其中包括3个准则层、9个要素层和22个指标。 (4)建立黄河三角洲石化园区产业集群生态化综合评价模型 选用基于熵技术的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体系的权重,保证了权重的合理性。建立了以综合指数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为基础的两种综合评价模型。分别运用两种模型对滨州市城东高科技化工项目集中区进行了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该产业集群生态化发展水平比较高,目前制约该产业集群生态化发展的主要因素在于资源消耗、经济发展、工艺技术和环境管理。另外,吨烧碱盐泥产生量等产业集群的个别污染物排放因素也是制约因素之一。最后,对这两种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模糊综合评价法更适合对产业集群生态化发展水平的全面评价。 (5)提出黄河三角洲石化园区产业集群生态化发展策略 滨州市城东高科技化工项目集中区生态化发展水平较好,但仍存在不足,还需进一步提高生态化发展水平。根据实地调研和评价分析,结合国内外石化园区产业集群发展研究,针对性提出了该产业集群生态化发展的对策,同时为黄河三角洲其他石化园区生态化发展提供科学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