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城市产生以来,街道形态及其模式一直都是影响城市形态的最主要因素。城市的街道模式往往赋予城市独特的空间特征。我国城市类型非常丰富,城市拥有自身的街区文脉,然而在现实建设中,街道模式趋同、混乱,城市空间乏味、雷同,全国多数城市缺乏自身特点,丧失地方文化与特色。尤其近年来城市建设进入了一个空前发展的时期,城市迫于人口与资源的压力迅速扩张,城市规划工作没有跟上城市发展的步伐,城市周边地区失去了对原有城市街道文脉的延续,出现大量以封闭的居住区、工业区为主的各自独立地块,阻断了城市街道系统的进一步发展。尤其是居住区建设,小区内部道路与外部城市道路仅有几个节点接触,内部街道体系与城市原有文脉毫无关系,割裂了与城市的联系,形成孤立、封闭式、完全内向性的大院。近几年来,由于缺乏城市街道模式发展理论的指导,城市内部已经出现了交通堵塞,环境恶化、局部节点压力过大等各种问题,如果不加以改善,未来城市周边地区将重蹈覆辙,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毒瘤。
本文提出必须特别注重具有城市地方特色的街道模式研究,改善城市道路系统,保持城市文脉格局的继承发展。选择天津作为实例,通过研究城市原有道路模式来指导城市郊区扩张过程中城市道路网特征的延续,赋予城市道路有机生长的机会,重点改变如今出现的封闭居住区、工业区带来的城市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