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法典法律行为制度构建研究

来源 :大连海事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dudst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国历史法学派法学家创造的法律行为理论在大陆法系民法学中倍受推崇。它被誉为“民法规则理论化之象征”;“大陆法系民法学中辉煌的成就”。德国民法典接受了这一理论,将其规定在总则中。随后,日本民法典、韩国民法典以及我国的民法通则等都接受了这一制度。但在比较法上,对是否规定法律行为存在很大的争议。反对者认为法律行为制度没有多大价值,可以被合同规范取代。在立法上,很多国家也没有规定这一制度。国内学者对是否要在我国民法典中建立法律行为制度也存在争议,但多数学者赞同建立这一制度。笔者在赞同之余,就如何在法典中构建法律行为制度进行了探讨。本文分为4章。第1章全面地对法律行为的本质进行了探讨,认为法律行为方式在特定法律关系调整内具有特殊的技术功能,其调整作用在民法领域是必不可少且不可取代的,而法律行为本身不过是民法为实现对特定社会关系调整而创设的技术手段。第2章分析了我国现行的法律行为制度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建议。第3章介绍了法律行为制度和相关制度的关系,在内容和体系上进行了合理的安排。第4章讨论了中国民法典中法律行为制度的设计,并对中国民法典应如何构建法律行为制度提出了建议。
其他文献
通说认为我国《合同法》第51条规定的无权处分合同是效力待定的,合同是否有效取决于合同是否能被追认或者处分人事后能否取得处分权。由于我国采纳的是债权形式主义的物权变
买办是近代中国与西方交往过程中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作为东西方沟通的桥梁而存在,并对中国近代社会、政治、经济甚至文化等各方面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试图通过对买
自从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为适应社会发展,我国法治建设取得了巨大的发展。2011年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正式建立,